首页 -> 2008年第1期
从“月牙儿弯弯像什么”谈起
作者:李绍平
近些年来,虽然素质教育提得很响亮,但是许多农村中、小学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着应试教育的那些做法。有的只是改头换面,换个新鲜的名词而已。譬如学校的“封闭式管理”、教师的“末位淘汰制”等,对班级、学生、教师制定了一套繁琐的量化指标。学校管理成了“监工”,教师则成了“机器”。单就语文教师来讲,每一篇教案都要具备课前预习、导入新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步骤、课文分析、课后练习等等内容,而且学校还要定期检查、量化打分,并且根据每个教师的得分多少实行奖惩。教师出于功利方面的考虑,也就投其所好,最便捷的办法就是把教学参考书拿来,生搬硬套一番。你要啥我有啥,既省事又保险。这样一来,不仅使教案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也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差不多每篇课文,教师都是平均用力。先是解题、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接着是分析字、词、句、段,尔后是概括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篇活生生的教材被“庖丁解牛”般地肢解,掰开嚼碎教给学生。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还有现在所谓的“标准化答案”,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大胆想象几乎被扼杀,他们为了考个好分,不敢越“雷池”一步。曾见过一份中学生的考卷,学生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写成了周树人,教师就判错,因为标准答案是鲁迅。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把学生的多元思维限定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诸如“月牙儿弯弯象香蕉”之所以被同学们嘲笑,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因为这个答案既不是书本上的,也不是教师讲过的,它打破了众多学生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由此想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大家都在不断地探讨和思考,但从目前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起码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在新形势下,要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真正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就不能把学生当作存储知识的容器,只看学生的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考了多少分,而是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本领,使他们学会“点金术”。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放在第一位。因此,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方思考,反复思考,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不唯书,不唯师,开动自己的脑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和批判精神。
2.要为教师“松绑”,放开他们的手脚。加强学校管理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学校毕竟不是机关、工厂。教师如果是被一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束缚着,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有的教师说“现在应付还应付不过来,哪还有精力搞什么创新?”由此可见,量化管理不应成为一种机械的手段,不要让教师“戴着镣铐”跳舞。要鼓励教师打破常规,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甚至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学生带出教室,到工厂、农村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感受生活,学习知识。
3.要形成创新教育的广泛共识和氛围。现在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往往以分数定优劣。如果现行的考试制度不改革,就很难突破这个怪圈。但是,我们总不能等考试度改革成功之后再来进行创新教育吧?作为一名教师或者教育行政部门,都不应该听天由命,无所作为,更不能任其发展,推波助澜。对一所学校、一个教师、一个学生,不能拿一把尺子去量,必须用多把尺子去量。而且要形成一种广泛的共识和氛围。每一所学校都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与追求,去赢得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同时,教育部门在强化管理、舆论宣传等方面也要相应跟上。
应该看到,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仍然任重道远。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解决身边的问题着手,那么创新教学一定会有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