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运用心理激励 促进数学质量提高
作者:李小洪
(一)运用心理激励,使学生以积极心态进入数学学习
每堂课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还没有从课间的嬉闹中转移过来,学习的主动性较低。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此时的心理激励对学生这一节课的心理活动有着积极的影响,制约着学生的认知活动的进程和质量,关系到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1.针对学生心理,根据课文内容,充分挖掘教科书,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导入。如设计有趣的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入、数学小故事导入,设置悬念,直观教具演示,等等。
2.以学习目标为学习心理导向,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这一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对下一步的学习有什么意义。
(二)寓心理激励于教学内容中,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发展、稳定
学生在学习导入阶段被激发出来的兴趣,情绪、态度是随着课堂教学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或达到一个目标时,兴趣开始减弱,对教学活动感到疲倦,出现注意力涣散、心猿意马的现象,有的学生更因为知识深化遇到困难,学习信心由强到弱。教师在严密设计与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的同时,要运用心理激励的方法,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激活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情绪在认知过程中形成跃进状态,随着学习进程而发展、巩固。
1.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时,让学生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体验满足求知欲的愉快,享受成功的喜悦,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去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只有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内在奖赏,才能更好地发挥认知结构的作用,对学习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由认识和理解的加速而获得的满足,发挥个人全部心理能力自我实现的迫切需要,认识或智力的优势带来的愉快及对学习成就的满足等。可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来源于数学本身,是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刻苦学习的收获和内心感受而不断增强。因此在数学概念、定理的教学中,例题教学和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鼓励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深入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在数学中感受到数学价值和数学美,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愉快和和满足,创设让他们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才能使他们喜欢数学,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热情。
2.当学习顺利时做好学生的心理激励。当学生顺利完成一个学习目标时,心情无疑是愉快的,增强了自我效能感,但也会产生浅层次的满足感、盲目的优越感。例如只满足于解一个题,掌握一种常规解法忽视对解题规律的探讨,不利于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这时就需要“泼泼冷水”,设置陷阱,进行“学无止境,骄傲使人落后”的心理激励,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还要善于归纳找到最优的解法,并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形成能力。
3.当学生学习遇到挫折时,做好学生的心理激励。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最渴望理解和帮助,希望教师指点迷津,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容易出现学习信心下降,自卑、厌烦和畏惧数学的心理。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心理激励,鼓励学生要树立相信自我能力的信心。
4.在课堂提问时,做好学生的心理激励。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提问反馈信息,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多表扬、少指责,让学生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批评则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批评艺术,把握批评分寸。例如学生答错了题,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急于作全盘否定,而是肯定其合理部分或先提问其它同学,再组织讨论或讲授后,再给该生一个回答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适当的表扬和批评能激励学生积极性向上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心理活动与思维活动同步。
5.当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做好学生的心理激励。每个学生都蕴藏有创造的潜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思维,提出与教科书不同、与众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当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要及时抓住,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即使是不完整或错误的想法也不轻易否定,表扬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肯定其合理的成份,表达老师对他们的赏识,这些学生得到老师的夸奖,又得到同学的羡慕,在心理上会感到满足,对以后的学习有巨大的推动力,其他同学也会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
6.当学生表露出强烈的自尊心时,做好学生的心理激励。学生在自尊心的支配下,能对进步坚定信心,焕发积极向上的自强力。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自尊自强。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察言观色,抓住学生自尊自强表露的瞬间,因势利导,给予激励。
(三)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运用评价手段,强化积极的心理定势
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调节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是喜欢还是厌烦,勤奋还是懒惰,是学习评价的结果。在教学结尾时,通过检测反馈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成果如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若达到要求,即给予肯定评价,可以带来激动、兴奋、喜悦的效应,激励下堂课的学习。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心理激励的契机无处不在。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教育才能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善于了解学生,熟练运用心理激励的原则,抓住最佳契机,给予学生心理激励,让他们随时处于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学习数学,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