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作者:邵丽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那么,如何将建构主义学习思想灵活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中,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地理教学改革中的建构主义思想
  
  1.地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现代教学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传授结构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地理教学改革从这一基本思想出发,适应时代需要,不再拘泥于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知识,而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等方面开创了新的道路。
  2.地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通之处。建构主义强调合作学习,其理论所营造的学习环境包含有四大要素:①情境,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②协作,协作伴随学习过程的始终,对于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等均有重要作用;③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会话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④意义建构,联系与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地理教学改革思想,可发现其相通之处:都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都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强调情境对学习的支持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有三个重要观点:①对个人以本身经验来解释现实、理解世界、赋予意义。(世界是个人头脑创建的,事物由个人方式理解。)②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③重视小组学习。在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意味着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和角色的改变,教师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或者说学生学习的伙伴。而学生成为自我控制的学习者。在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增多,将承担更多的管理任务。结合地理教学改革的特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情境性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对地理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起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实际,可以教学实施中具体构建以下四步模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遇到新知识时,学生会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来主动理解它们,用自己的头脑从不同的角度去创建,赋予不同的意义。从而建构自己的新知识。而这个新知识又将使学习者调整自身原有的背景知识,并会影响到他对后来的新知识的理解和建构。教师此时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实践的经验情境和参与情境,把学生引入“设疑─探究─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该与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也就是说,学习活动应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以致用。②把支持学习者发掘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刺激物,使学习成为自愿的事,而不是强加给他们的学习目标和以通过测试为目的。③设计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任务进行学习。所谓真实的环境并非一定要真正的物理环境,但必须使学生能够经历与实际世界中相类似的认知挑战。④设计的学习情境应具有与实际情境相近的复杂程度,避免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要求。⑤让学习者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教师的作用不是主观武断地控制学习过程,规约学习者的思维,而应该为他们提供思维上的挑战。
  2.分组讨论,建构新知识体系。完成了前面的程序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这是建构主义提倡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即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了生成性学习的机会。在合作小组中,学生有机会组成探究团体,他们在其中进行讨论和解释,从而形成共享的、更高级的理解。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
  学生在小组中的发言,是他们对新知识同化后的认知结构,由于各自不同的建构,发言也各异。如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学生针对此类问题都能讲出自己的见解。每个学生的发言,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而通过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更全面的理解,以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3.代表发言,及时反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的交互式教学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广为采用。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可过行针对性的点评,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共同去建立图式。
  如学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内容时,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交互式讨论,共建图式。列出黑子、耀斑扰乱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并指出:天地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另外两点影响让学生根据此图式去建构,学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再进一步明确图式:宇宙环境—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如以后要学到的农业知识,相对应的是“季节气候农业生产”等都可供参考。因此,通过交互式教学可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学习的思路更清晰,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4.师生交流,建立图式。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在“创设情境—分组讨论—信息反馈—共建图式”的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和信息反馈这两个环节主要是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上也是最多的。在这两个环节中,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中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形成意义建构。“联系”与“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创设情境主要是教师用客观事物激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并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共建图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去进一步探索,发现规律,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使学生朝着有利于建构的方向发展。
  因此,教师要根据数学学习任务和情境选择是否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放权,学会协调和组织学生小组的讨论合作,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相关的地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的同时,学会沟通、合作的技能,学会处理分歧,分享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