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用激情“点燃”语文课堂

作者:邓 娅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单纯的专业知识灌输,只能产生机器而不能造就和谐发展的人才”。这一名言否定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启迪了我们:课堂教学必须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这种沉闷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创新为灵魂的全新的教学方式。就语文学科而言,它是最具综合性的学科。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形成,乃至健全人格的塑造,都是语文的内涵。应该说,语文课最容易获得学生的喜爱,但实际上许多学生并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课讲得不活而且太死板——陈旧的教学理念、僵化的教学模式、毫无生气的教学语言,这些都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师应该努力地探索,用激情去点燃语文课堂。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新的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与现行的《教学大纲》相比,这种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这说明《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强调发挥语文课程和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为了适应这一切,每个教师都要把研读课标、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出创新教育的路子。转变教育观念,重在以下四个方面:
  1.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为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要建立互动、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要形成尊重学生的良好教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等,绝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讽刺、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主动进取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见解的机会,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3.树立大语文观念。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的改革,强调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化了大语文观念。语文教学需要扩大课内外的阅读量,拓宽学习语文的途径,加强语文实践。
  4.要准确理解和正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到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教学方式模式化,先是一“灌”到底,再是一“问”到底,还有一“练”到底。语文老师成了教参的传声筒,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语文教学缺乏灵活、缺乏生机。
  课改后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它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天地,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互动的多边性。强调教学活动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动。
  2.学习情境的合作性。强调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3.价值取向的个体性。强调教学方法更加趋向于个别适应,因材施教,更加注意增加个体学习的参与度,更加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
  4.目标达成的全面性。强调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视认知、情感、技能等各种目标的有机统一。
  除此以外,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增添教学方法。它可以高效地创设直观形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
  
  (三)生动的教学语言
  
  丰富而有趣的语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今的生活真精彩,许多词语由于广泛用之,也变得精彩起来。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学生,对精彩词语的应用很感兴趣。语文老师就要抓住这个特点,投其所好,巧妙运用,也许能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利用“定格”、“锁定”来评价葛朗台临终抓住法器的动作,用“克隆”、“复制”来批评学生抄作业的现象。这些都会给课堂增添生气,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要使教学语言生动,须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语言环境。因为语文教学的语境,除了教材之外,还可以从课外选编,由教者创设。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这些语境又不可能成为语文教学的对象,更不可能全部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它必须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用来教学的语境必须经过筛选,择优录用。
  2.活化语言思维。语言思维往往需要进行广泛的联想和想象,进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只有在“活”字上下功夫,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3.点化语言感悟。语文感悟是一种悟性的表现,是一种内功的体现。这不是单靠讲授就能收效的,也不可能一下就提高。只有引导学生去读去感,诱导他们去思去悟,才能使他们增添悟性、增添内功。
  4.强化语言表达。因为语言思维和语言感悟的外在形式都是语言表达。语言表达的水平标志着学生语文水平,也标志着语文教学水平。
  只要教师充满激情地走进课堂,关注生活,把握时代脉搏,抛弃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创造充满生机的教学方式,巧妙运用具有时代色彩的语言,语文课堂就会活跃起来,语文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