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培养问题意识 促进科学探究

作者:陈礼荣




  6.学会对“科学问题”和“科学思想方法”进行提问。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做适量的习题,但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让学生有纯粹为了完成作业而做题的思想,要让学生体味到很多的问题,即使是某些中考题或者是竞赛题都有很多是值得商榷的。经常想想一些题目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帮助。怎样分析、综合?怎样总结?如何分类?怎样类比?如何探索?怎样联想?如何转化?怎样讨论?如何构建科学模型……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学生模仿、实践的机会也是很多的。
  7.学会在“知识的串联综合、交叉渗透”中进行提问。初中科学中的内容相互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关系,启发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建构科学新知识,实现学科内的综合渗透。例如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结束后,是先撤导管还是先撤酒精灯,为什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得出:如果先撤酒精灯,会使试管内的气体因温度降低导致体积收缩,气压减小而小于外界大气压时,大气压会把水槽中的水压入试管内,可能引起试管炸裂,因而要先撤导管。学生已有的经验,有些并不一定准确,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或较正经验,建构正确的知识理念。再如有人说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对于这样的误解,教师可缓迟判断,而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最终得出这样的做法是不能防止煤气中毒的。可见,学会对“知识的串联综合、交叉渗透”的提问可以把学生己有的知识或经验串联起来,并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己有的经验,并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建构起的新的知识体系。
  8.学会在“猜想”中大胆提问。“猜想与表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形式,学生往往是在阅读之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充分的想象并积极提问,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又激起了研究的欲望。例如在学习鸟适于飞行的内部结构特点时,“根据课本提供的资料以及日常的观察,猜想并假设鸟适于飞行的内部结构特点有哪些吗?”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猜想结果与事实的吻合程度令笔者惊讶,他(她)们猜想“鸟用于牵动两翼的肌肉一定很发达”,“鸟的骨很薄、很轻”,“由于鸟飞行时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鸟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结构一定比较特殊”,“鸟的粪、尿需要随时排出,以便减轻体重”……每当“猜想与表达”之后再识图或阅读资料时,学生们会喜形于色,极富成就感,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许多猜想的结果正是事实!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加强,进行研究的欲望更加强烈。当猜想与事实不符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学习、研究,进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注意事项
  
  教师应给学生敢于提问的机会。除了对敢于向老师提问的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外,还应根据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抓住机会鼓励学生提问。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出现了笔误或者知识性错误,一旦发现后不要立即向学生声明,更不能刻意隐瞒,要让学生分析有没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当然,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应该随时进行“心理换位”,可以设想处在学生的地位,能够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当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扮演学生的角色,“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提出下面的问题……”给学生以启发。
  在鼓励学生多“提问”中,还有一点一定要引起注意,那就是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古怪,或者幼稚可笑甚至是错误的,但千万不能取笑学生、批评学生,而应该表扬他们具有提问的勇气,还要善于从他们所提问题中挖掘闪光点,恰当地加以解释、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提问,并且使他们的质疑能力越来越强,提问的质量越来越高,从而有效地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彭钢、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陈志伟、贾秀英.中学科学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4]陈菊.初中科学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吴风荣.实验教学中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学探讨,2003,(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