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为网络教学喝彩

作者:杨允玉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认为 “网络化教育是各国21世纪教育的重要手段。”可见,运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网络资源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
  
  (一)运用网络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固定模式,具有超时空限定的特点,学生可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任何场所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在线协作学习,同时还具有信息的收集、处理功能,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信息功能,能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协作学习,优化学习资源。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网络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时,从互联网上、学校资源库中搜集了各种张家界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并以多媒体网页课件的形式贯穿在各教学环节当中。在学习张家界风光的过程中,笔者设计让学生充分地去读课文,与书本对话,然后再一起交流读后的感受。 在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越来越强的,想亲眼看一看这迷人的张家界的风光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登陆张家界的学习网站,让他们尽情地去欣赏那里的风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喜欢看的还可以多看一会儿。学生对这样个性化的在网上阅读,兴趣非常浓厚,同时也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信息含量较少的弊端。这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一下子就被学生所接受,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透彻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语文的口语交际课关键就是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网络能够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情景,引起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三册口语交际课《找春天》中,笔者利用网络的优势,向学生演示一个小朋友与大自然的事物对话情景。让小朋友和小河里的蝌蚪、果树上的花朵、地上的小草、天上的小鸟……进行有趣的谈话,这样生动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这么一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一下子就说出许多春天的景象来。这里的网络运用,实际上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至一个高潮,创造了人人有话说、人人争说话的课堂气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这两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二)运用网络资源,激励自主学习
  
  何克抗教授指出: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认知功能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创新教学结构,运用“主导—主体”理念,采用“情境—探究”、“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模式,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绎出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讲—演示—讨论—试作—交流”,“观察思考—范例激趣—自主探究—创新实践”;“设疑—练习—演示—总结—创新”。加上按兴趣重组学习小组,多向反馈,培养合作精神,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挥创造性等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
  
  (三)运用网络资源,提高协作能力
  
  网络教学这种学习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的形式实现合作学习的一个动态过程。计算机是一个双向媒体,不仅能够呈现教学信息,还能接受学生输入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去寻找并发现错误所在,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对学生而言,可以从计算机提供的反馈中知道结果,并获得鼓励和帮助。这也是调动学生最广泛、最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因为在极其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所需的资料,没有分工、合作就很难完成。再次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意识引导(如分组竞赛、交流讨论)更能促进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将此延伸到课外。
  总之,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开展的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从而实现了新大纲及《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语文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