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把握好四个联系

作者:王 平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住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要突破上述现代教育理念,笔者认为要把握以下四个联系。
  
  (一)把握教材内容编排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要把握住教材内的编排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现行课程体系凸现生活情境,由身边的人、物、事导入语文知识学习,将见闻感悟应用于写作与口语交际。
  1.揭示课题要口语化。花季少年好奇心强,但知识面狭窄,要激发其学习兴趣,揭示教材中的一些课题可以口语化。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说:“骗子骗钱骗财织新衣,皇帝又呆又傻穿新衣,游戏大典小孩说——皇帝没穿衣”等。
  2.知识传导要情境化。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学习不单纯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认知与情感协同活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认知的欲望及情感投入的强大驱动力。例如,教学《背影》课始,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七十多年前的一天,浦口车站,商旅迁客南来北往。此时,一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袄的老人和一个形体单薄且清瘦、但目光深邃的青年走进了车站……同学们想知道这两个人是谁吗?好,老师今天给大家上饱含深情的散文名篇《背影》。”
  (2)自主探究,情感体验。自主探究的核心应该是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即学生在课堂上如何通过感知、讨论、交流、合作、思考来筛取相关信息的。其步骤是:创设情境,感知问题——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收集信息——交流讨论,开拓延伸。这样,学生自己通过感知、探究、感悟解决问题,其情感体验远比教师板起面孔说来得真切。
  
  (二)把握教师“会用教材”与“以学治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联系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会用教材”不一定准确顺应以学治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教师把握住“会用教材”与学以治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联系。
  1.教师要学会拓展教材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不受教材编排篇目的束缚,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知识层面。
  2.教师拓展教材内容要注意五个统一: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现实与历史性的统一,使用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单一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有效把握教学进程,真正达到以学治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目的。
  
  (三)把握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与教而有活力的联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容器,而应努力拓展探究时空,让学生在广阔的、开放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考果实。这样做即便教师既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因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与成功的快乐,教学任务已算圆满完成了。反之,教师既定的教学任务全部完成,学生也机械地一点不漏的记住了,但不会举一反三,这节课只能算照本宣科讲完了,不能说教学任务完成了。
  
   (四)把握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联系
  
  初中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因此,教师教学应回归到学生生活中去,深入到学生灵魂中去,关注研究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想干什么等。把语文学习主导学生的生活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参加、发现、体会、探究、认知、合作、交流,从而掌握语文。
  1.走走看看学语文。语文是活的,教师应打开学生的眼睛,鼓励他们去看。如开学时,给每个学生设立“瞭望台”,让他们把自己每天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精彩语言和人和事记录下来,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2.读读写写学语文。每周开展一次“我读我进步”读书活动,每月开展一次“看谁读得快,写得好”的课外写作课,鼓励学生多读多写。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丰富阅历,开阔视野,积累大量的词汇,还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想想说说学语文。语文知识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信手拈来即是。如利用外出郊游时间,让学生玩成语接龙游戏,或是用学过的成语描绘眼前的山水草木、花鸟虫鱼、风土人情等。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发挥,轻松活泼,其乐无穷。
  4.玩玩耍耍学语文。节假日期间,可让学生自制名片,要求写一句祝福的话,赠给自己的同学或是老师,或是将自己在假日的见闻感受讲给同学听,真正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5.跑跑跳跳学语文。学校开展运动会、文艺演出等活动,可以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发现、感受,然后写成片段文字,展开评比,看谁写得好。
  6.做做练练学语文。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自制小发明,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使用说明书,轮流办“班级日报”,内容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具有鲜明的青春气息;收集歇后语、俚语、名言、警句等,按商业、科技、军事等分类,注意保存,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