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谈多媒体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巧用

作者:符凤超




  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为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新课改中一个耀眼的大光环。但许多老师在语文阅读课上,过多或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如幻灯片、动画充斥整个课堂,以图像视听代替学生的朗读、分析、理解,却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文字地仔细品味。课堂上学生看看图象、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教师制作课件花了很大工夫,教学效果反而事倍功半。如何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提高多媒体的效用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一、用在激发学习动机处
  
  何克抗教授曾指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认知功能作用,创新教学结构,运用“主导—主体”理念,采用 “情境—探究”、“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模式。如范例激趣—自主探究—创新实践,设疑—练习—演示—总结—创新,加上按兴趣重组学习小组,多向反馈,培养合作精神,人机对话,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挥创造性,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例如《沁园春·雪》一课的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首先第一个环节诵读。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先让学生欣赏《沁园春·雪》课件中的朗诵,画面上是从网络中搜集的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再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然后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又可以通过《沁园春·雪》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选择配图朗诵欣赏(有画面、音乐和朗诵)或对照朗诵(有诗词内容、音乐,有朗诵)。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用在解决疑难处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人工操作和现场条件的制约,有些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用投影、学具操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就可以把课文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如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老斑羚对小斑羚的爱,进而领悟到爱的伟大、体会出文中深藏的哲理内蕴,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课前准备:①课前制作了网页《斑羚飞渡》,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②使用FLASH制作的动画展示整个飞渡过程。③使用视频编辑软件截取、编辑斑羚录像。
  课堂上让学生重点欣赏多媒体制作的飞渡场面,更真切地了解老斑羚的形象。然后找出课文中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的词语和语句,再结合动画看整个飞渡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老斑羚的形象。
  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具体形象地感知文章内容这一难题。在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显现的同时配以恰当的解说,不但使学生获得审美上的愉悦,而且加深了对文章中心思想、文章哲理的理解。
  
  三、用在“不可言传”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如下的情况:课文的情境给人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之感。再多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这时, 多媒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如《故乡》这篇小说,融合了鲁迅先生丰富的、真挚的情感,文章朴实、凝重,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离开故乡的恋恋不舍的感情和追求新生活的愿望。在学习这一课时,多媒体充分显示了它应有的作用。笔者先请学生欣赏《故乡的云》这首歌:“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那优美动听的曲调和颇有诗意的歌词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正当学生们心醉神迷于故乡时,教师顺势导情:“故乡,这个令人感怀的名词,多少文人骚客歌咏过它,多少人产生过‘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慨叹。鲁迅先生18岁离开故乡求学,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没有机会回到故乡,对儿时的伙伴有着深深的怀念。二十年后回到了阔别的故乡,但故乡已不是记忆中那美丽故乡,儿时的伙伴已经和自己完全陌生。作者悲凉感愤于故乡的一切,一年后写下了这篇短篇小说《故乡》。”这种利用Flash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不用教师只言片语,难点便可迎刃而解,深刻把握。
  
  四、用在激发灵感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打开说话的天窗。如让学生通过听录制的各种声音,展开想象,将周围环境、人物、事物联系起来编故事;看课件展示故事的情节,想象故事的开头,或交代故事的结尾,逆向推想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看配乐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描述。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方显示“今昔对比”几个大红字。屏幕左上角出现过去的罗布泊画面,旁白文字:“昨天的罗布泊是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屏幕相对的右下角出现今天的罗布泊画面,旁白文字:“今天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的生命的禁区。”且文字呈红色,没有任何音乐,持续两分钟。然后让学生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想。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史绍典先生所说的:“全班学生沉浸在作品的静悄悄的默读场面,同样是撼人心魄的,也是最有利与学生体验的。”结果在教师还没有深入讲解之前,学生就已经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了,而且表达流畅,情感充沛,佳句叠出。
  总之,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平台,它可以让课堂更加精彩,但要正确利用它,而不是滥用它,如果使用不当,它也可能是个累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性去协助语文阅读教学,将其化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