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挖掘作品人文精神 提高艺术欣赏课价值

作者:刘 娟




  人文精神,通俗理解即是人与自然和文化、历史、社会、传统思想的综合而产生的认识上升为理性思想,如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博爱主义、自然主义等,在教学中挖掘作品的人文因素和人文精神,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综合素质,更能提高艺术欣赏课的教育教学价值。
  
  (一)音乐作品蕴含人文精神
  
  从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历史文化角度分类,中学音乐欣赏课教材作品包括作品风格、情感、人物、典故、自然美及精神文化内涵,都深刻体现了作品包含的人文知识、思想精神性。
  1.我国民族音乐,吸收民族文化、传统精神,体现了民族情结、民族精神。歌曲《北风吹》:
  |6 5 5 2 | 3 2 3—| 5 4 3 2| 2 6 1 — |
  北 风 哪个吹雪 花 哪个 飘
  音乐旋律朴素简单,歌词描写了旧社会大年三十穷人躲债、女儿盼爹团圆的情景,光听音乐十分平淡,可从人文知识分析作品:①旋律体现了河北、山西民歌与地方戏的文化风格;②表达了旧社会阶级压迫的黑暗生活;③反映作品包含人性的真善美。学生经过对作品人文知识方面的挖掘、分析,再欣赏主体音乐,心中可自然而然产生对旧社会压迫阶级的憎恶以及对苦难人民的同情,这种憎恶和同情正是作品人文精神的价值体现。
  2.国外艺术同样包含了人文精神,如欧洲“古典乐派”、“巴洛克风格”、“文艺复兴”等。若说中世纪欧洲“古典乐派”代表人性遭受束缚,渴望自由,那么“浪漫乐派”表达了人们反抗束缚,追求自由理想,“抗争创新性”是那时期的人文特性,如作品《命运交响曲》:|0333|1—|022 2| 7—|7—|音乐以展示抗争的“不协和”为动机,主旋律急促、饱满热情,其蕴含“扼住命运咽喉”的理念精神成为人类史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事实上,中学音乐欣赏课教材内容在介绍作品的风格特征和有关文化历史时,又侧面介绍了与作品相关的人物典故、事件,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挖掘作品的这些人文知识点,不但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知识,更能掌握作品包含的文化、历史、传统方面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现代教育在提倡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注重综合素质,但由于传统教学文理分科,现行中学生年龄偏小,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使得少部分学生文科不懂物理、化学,理科不知历史、地理,而对于如中世纪欧洲文化以及历史相关的人文知识,更是模糊,对古典音乐作品包含的人文精神似懂非懂,因此,教学需要培养人文精神。
  1.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音乐欣赏从作品人文知识方面入手,发掘作品内涵,如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思潮、社会思想、创作动机,对学生进行启发性、引导式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知识面,又能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艺术欣赏、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教学目的。如挪威作家格里格作品《培尔·金特》从反映挪威人文知识方面入手提出问题:①挪威国家地理环境状况;②挪威人民生活习俗、风土人情;③挪威民族历史背景;④前三点对挪威民族文化有何深刻影响?接着从挪威民族思想文化历史分析(由瑞典殖民地→丹麦殖民地)造成它的文化思想精神,以反抗、幻想、向往自由为主,把握了作品产生的深刻根源,学生欣赏音乐后,最后提问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思想理解,音乐体现作品内容的作用等等。通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培养,既可丰富他们的知识,又能把握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特征,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欣赏鉴别能力。
  
  (三)以“人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提高教育、教学价值
  
  课堂教学从作品的人文知识入手,强调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这种教学实践不但增加课堂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更能提高本学科的教育价值。
  中学音乐课、欣赏课,在传统观念属于“小三科”,中、高考不考,学生可学可不学,音乐欣赏课如看“电影”。笔者认为摆脱这种困境必须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人文认识,以知识影响学生人文精神,从而体现音乐欣赏的教育教学价值,实现“欣赏→认识→产生真善美→产生课堂质量”的目标。如作品《琵琶行》,先欣赏(分析琵琶乐器、音色、旋律、演奏技巧等),再认识:①对琵琶乐器的了解;②根据白居易作品《琵琶行》创作的琵琶小协奏曲;③琵琶小协奏曲;④白居易和作品《琵琶行》等。再产生真善美(古代浔阳江头美丽的自然风光,琵琶女的人生遭遇,白居易的坎坷人生及对善良人们同情……当学生陶醉在《琵琶行》的意境中时,自然产生对人性的理解,对现实生活的热爱……通过这种内容丰富、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感觉轻松,欣赏一部作品如同阅读一章历史,经历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而这正是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中所追求的教学目标、教学价值。
  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音乐欣赏课重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精神以及自身教学实践的教育教学价值,笔者认为挖掘作品人文知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价值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