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高中英语教学体会点滴

作者:毛普义




  (一)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参与意识
  
  教师应该积极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努力做到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加大教研和集体备课的力度,做到群策群力、资源共享。这样既可以互相借鉴好的经验,又可以节省资料查询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率,避免了教材把握的偏差。
  2.发动、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与课本有关的资料并进行筛选,以英语小“沙龙”的形式在“热身”阶段交流他们合作学习的成果。这样做,一方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为拓宽学习铺好了道路。
  3.每天安排值日生报告,值日报告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像一座桥,使英语教学中的单元与单元、课与课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布置“值日报告”时,每周布置一些与书本知识有联系或与时事有关的话题让各组学生准备,值日小组在第二周的热身阶段做值日报告。每堂课的“值日报告”都不同,它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学生乐于参与这项活动。
  
  (二)对教材内容要重新整合、大胆取舍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打破了呆板的块状设计,换之于流畅的线型流程,为课堂教学的灵活组织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为此,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做到板块清晰,思路流畅,条块结合,经纬贯通。
  1.教材的整合:课本只是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的一种载体,如果完全依赖于教材的编排顺序照本宣科,就会使课堂教学过于机械、呆板,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安排,每单元安排8课时:第一节“Listening”与“speaking”;第二节“Warming up” 与 “reading”;第三节“Integrating skills” and “fast-reading”;第四节 “Language study(1)”;第五节“Language study(2);第六节“Grammar”;第七节“Revision”and“Writing” ;第八节“Test”。
  2.内容的取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改变教材主体的前提下,大胆地取舍。比如在处理 “Warming up”这一环节时, 由于受社会阅历和获取信息渠道的限制,一些学生很难流畅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有些话题非常陌生,根本无从谈起。教师可以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话题来替换陌生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又可以让绝大多数学生言之有物,从而达到热身交际的目的。
  
  (三)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就语言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进行讲解,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约。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可设置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根据言语交际的环境来正确地使用语言。在高一英语新教材中更是强调了中外两种不同文化的教学渗透,如第三单元的野外冒险旅游,生态旅游,第六单元的餐桌文化,第七单元的文化遗址,第十单元的音乐文化。第十二单元的文学与艺术,第十四单元的节日文化,更是非常明确提出了“Holidays are often a time to remember some important person or historical event”,“ Festivals help us understand our history and culture.”
  2.培养学生语言文化意识,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英语教师应当从宏观的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地传授英语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美文化,可组织本组骨干教师进行系列讲座,比如英美节日的由来、西方人的饮食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