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应用题形象化教学初探
作者:张学勇
(一)创设愉快情景,诱发兴趣,使学生爱学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能动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成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简单应用题关系简单,便于直观演示。可使教学从具体生动的事实出发,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而避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例如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第一行摆 2 个,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 3 倍,怎样摆?第二行摆了几个?然后说,如果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 4 倍,要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口头编成一道应用题,这样就引入了例题。又如在教学加减两步运算应用题时,请 10 名学生扮演乘客,在教师指导下,车开到张村站,有 4 名乘客下车,根据表演让学生口头编一道减法应用题:一辆客车有乘客 10 人,开到张村车站下去 4 人,车上还有乘客多少人?并口述算式和答数。接着又请 5 名学生扮演上车的乘客,让学生根据后面的情景口头编一道加法应用题:一辆车有乘客 6 人,开到张村车站上来 5 人,这时车上有几人?解答后将前后情节连起来,口头编一道只有一个问题的应用题:一辆客车有乘客 10 人,开到张村车站,下去 4 人,上来 5 人,这时车上有几人?这样就使儿童感到应用题就在身边,形象化的数量关系就转为抽象的数量关系了。
(二)揭示思维过程,提高兴趣,使学生会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过程与科学发明过程是相似的,所以教学时应尽可能把知识发生过程的思路,生动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课本介绍了两种解法,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两列火车 1 小时内共行的路程,即“速度和” , 4 小时相遇就是 4 个“速度和”这种解法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教学时用活动拉片投影:经过 1 小时两车间的距离是 1 个( 60 + 50 )千米, 2 小时距离 2 个( 60 + 50 )千米……学生从演示中看到两列火车 1 小时靠近 50+ 60 =110千米,经过 2 小时它们就靠近了 2 个 110千米 …… 因为 4 小时相遇,所以甲乙两站之间的路程长就是 4 个“速度和”即 110×4 = 440 ( 千米)。这样图形与算式在头脑中交互转换,思维过程清晰可见,学到的新知识自然能学得扎实,用不着死记硬背结论。
(三)化复杂为简单,发展兴趣,使学生易学
分数应用题的数关系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从低年级便开始引导学生画线段图,那么到高年级后,学生在解题前便能自觉画出线段示意图,题中抽象朦胧的数量关系就能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复杂的应用题变得简单,从而发展学生的兴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