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课堂作文训练: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作者:王 栖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采取集中教学的方法,即一单元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教师在作文课上集中训练,这已成为教师作文教学的模式。这样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需要的时间长、速度慢、效率低。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笔者采取了课堂作文训练的方法,通过多次实践证明,课堂作文训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将课堂作文训练介绍如下:
  
  (一)课堂作文训练的具体步骤
  1.导入情境。在刚上课,教师用几句简明扼要的话,把学生带进写作的情境中去。如要求学生写“中秋月”时,教师:“‘但愿和长久,千里共婵娟’,每到中秋节,人们都团聚赏月,在你的眼中,中秋节的月亮是怎样的?”
  2.学生写作。学生根据地导入的情境,联系实际,写出作文片断或写出文章的提纲,如有一位同学写的“中秋月”片断为:“中秋节的夜晚,月亮如玉盘挂在天空,晚饭后,我们全家人在院中赏月,看着这圆月,我忽然想起了远方的爸爸。”
  3.学生朗读。指学生写完后,叫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这样可以形成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作文优劣,既达到了相互学习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4.教师点评。当学生读完作文后,教师可适当点评,评出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叫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5.教师范读。可找同龄人写的优秀习作或教师写的示范性作文,让学生从词语的选择,语言的运用,构思立意等各方面学习别人的长处。如在训练“中秋月”时,笔者选了一位江西同学写“中秋月”的片断:“今晚的月亮好圆好圆。如一桌好宴席中的醇酒,一台好戏中的名主角,美人眼睛,不管是团圆的,还是分离的,心灵都为它吸引。月亮,就像一只多情的手,静静地弹拨着人们思念的心弦。今晚的月儿,好亮好亮,团聚的,分散的,家家户户的人们都用依赖的目光注视着,它给人们以欣喜,以安慰,以怀念,以幻想,它是记录人世沧桑变迁的见证,是传递千山万水阻隔着亲人的目光的信使。”教师指导:这段文字对“中秋月”描写得生动形象,是由于作者细致观察和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因此,指导学生在写人或事物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会使语言生动形象。
  
  (二)课堂作文训练的主要方式
  1.片断式。就是要求学生写一个作文片断。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学生从人或事物的描写开始训练,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片断式”往往是初一、初二学生训练的主要方式。如有一位初一学生写了一段“湖”的描写,“我爱水,爱浩瀚深沉的大海,爱奔腾不息的长江,爱汹涌澎湃的黄河,爱活泼欢快的小溪,但我更爱美丽温柔的湖。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湖是活的,一层层浪花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幅迎风飘舞的绸;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这段文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对湖的喜爱之情,写出了湖的动态和静态,从触觉方面写出了湖的软硬特点。
  2.提纲式。即写出一篇作文的写作提纲。提纲式重在训练学生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对材料的选择应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材料不在多,关键要典型。引导学生能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意蕴,要善于“挖一口井”。清人黄宗羲说过,大凡人们写文章,“每一题,必有庸人之见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只有深入思考,才有可能挖掘出深层意义,才有可能写出至理。文贵有新意,文章只有旧题材,而没有旧角度。文章的结构要严谨,表达方式要灵活多样。提纲式是初三、高中学生训练的主要方式。
  
  (三)课堂作文训练的特点
  1.时间短,见效快。课堂作文训练,在每天上课开始大约十分钟左右完成,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有很大提高。
  2.重视积累。课堂作文训练体现了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宋代苏东坡说:“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往往是多读多写长期积累的结果,课堂作文训练恰好体现了多读多写,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真可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始终穿插在课堂作文训练之中。
  4.极有助于课文学习。课堂作文训练或与某一篇课文相配合;或与单元教学相配合,极有助于课文学习。如在上《松鼠》一课时,可先让学生写一段“松鼠”的描写,然后学课文,学生对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总之,在新课改的今天,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课堂作文训练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