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多情导入 激情读说

作者:王娣娟




  [摘 要]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但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从导课、朗读、说话几个环节入手,探讨了创设宽松、互动、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策略和方法,使课堂教学由沉闷而走向灵动。
  [关键词]趣导 美读 乐说
  
  教育专家说过: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如何让课堂走出沉闷而灵动起来?走出传统而鲜活起来?成为新课改中中广大教师思考的重点。如何让课堂在异彩纷呈的同时还要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从导课、朗读、说话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趣导——情的充盈
  
  1.故事导入。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但是特别喜欢听故事。听故事时,他们个个兴致勃勃,注意力高度集中。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拼音教学这部分特别的枯燥乏味,所以几乎在每节拼音课上笔者都要讲个小故事。比如在教学《i、u、ü》这一课时,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幅情境图,让小朋友边观察图边听故事:“小朋友,今天有3个好朋友要来和我们交朋友呢……孩子们一下子被故事深深吸引住了。这时出示“i”,说:“活泼可爱的小蚂蚁给我们带来了好朋友i,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发音的……”小朋友们始终在积极愉悦的情绪中学习,也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2.音乐或歌曲导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音乐有很强的情绪感染力,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播放一首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乐曲或歌曲,能唤起学生的想像,放松学生的心情,激起学生的热情。如学习《两只小狮子》时,播放动画《狮子王》的主题歌,然后说:“狮子多善良,多懂事,可是今天老师却碰到了一只很懒很懒的狮子呢!”小朋友们都睁大了眼睛,问:“在哪里?在哪里?”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到了课文的意境中,感觉与文本很亲切。这样以情激情,学生学起来也就入情入境了。
  此外,在教学中还较多地采用猜谜导入、游戏导入、看图导入等。在这小小且重要的环节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导入的巧妙,能演绎课堂的精彩!
  
  (二)美读——读的真切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育实验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地自我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各种意见和想法。例如在教《春雨的色彩》一课时,一个不经意的插曲却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第三小节中的两句话: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请两个小朋友来学我的样子读后,一个小朋友很犹豫地举起了小手,小声地说:“老师,我不想这样读,我读得更好听!”(教师一愣,但很快被他的这种勇气所折服而欣喜起来)
  师:好啊,那你想怎样读呢?让大家一起来听听吧!(这个小朋友把“落”读得很重,把“淋”读得很轻)
  师:你很勇敢,也很出色!那你为什么要把“落”读得那么重,而把“淋”读得那么轻呢?
  生:如果雨轻轻地落到草地上,草没感觉到就不长出来了,就不绿了,所以我读得很重;柳树上光秃秃的,如果雨下得大了,柳树会疼的,所以我读得轻。
  小朋友们都鼓起掌来,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们请他再读一遍。他读得比刚才更好听,更投入了。
  师:小朋友,你也试着不同地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读好吗?(学生自由读)
  生1:我觉得“落”和“淋”都要读得轻一点,因为春天的雨是很小的,很轻的。
  生2:我觉得“绿”读得要慢一点,因为草和柳树都是慢慢绿的。
  在这样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来参与学习,让学生尽可能地多读、多思、多听、多说,给学生充分的个性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倾听和赏识中,学生各抒己见,不仅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是从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乐说——言的热情
  
  1.捕捉机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一再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是口语训练的活水源泉。可以让小学生观察下课后小朋友的活动,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说话。有的说:“下课了,小朋友们有的在写字,有的在画画,有的在擦黑板。”还有的说:“下课了,小朋友们有的在笑,有的在玩,有的在写。”这样的说话训练,使学生敢说、想说、能说,又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2.看图说话。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一年级的教材中有大量色彩鲜艳又生动有趣的图画。这些图画常常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学习《雨点儿》时,指导学生观察想像:雨点分别落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这几个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说:“雨点落在房屋上,还在房屋上唱歌。”有的说:“雨点落在雨伞上,还在雨伞上跳舞。”……学生越说,思维越活跃,思路越开阔。不过,一年级小朋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看图时容易颠三倒四,没有一定的秩序。可以指导学生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或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等顺序进行观察。如在学习《ɡ、k、h》时,先问学生,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再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说,最后把零乱的句子按顺序有条理地叙述:天空有什么?草地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河里有些什么?要求学生尽量说完整说准确,用词恰当。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观察方法,又丰富了词汇,口语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并逐渐向“言之规范,言之得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境界迈进!
  因此,在课堂上应力求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共同合作研究,多次沟通,多项交流,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教师真正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动了起来,让学生自主地动了起来,让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效地动了起来。美,在课堂里流淌;情,在课堂里释放;智慧,在课堂里播撒。笔者相信多元的教学会更加精彩有效!灵动的课堂会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