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究

作者:李 颖 靳 莹




  [摘 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本文按照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本着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试图建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导向,以学论教,把评价的焦点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希望最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发展及课程本身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课堂教学 评价标准
  
  我国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始。课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而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评价起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其自身的完善程度,将深刻影响着课程改革。因而用什么标准去评价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评价的发展功能,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的发展和课程本身的发展。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此次课程改革的严重障碍与阻力,因此,建立一个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已然迫在眉睫。
  
  (一)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是在测量基础上对好与差、对与错、优与劣的判断。1934至1942年美国泰勒(R.W.Tyler)领导著名的“八年研究”,正式提出教育评价的概念:在本质上,评价过程乃是一种测量课程和教学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在课程论上,它是测量课程和教学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论上,我们把评价当作一个教学环节,用于监控、调节教学过程。评价深植于教学过程之中,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因此,评价必然就包括过程性、结果性、体验性内容,也自然而然要由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完成。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筛选,更在于诊断、监控与调节,发现更多问题,及时找出对策,改进教学。
  课堂教学评价指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是获取化学课上的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并对教学做出准确导向的必要手段。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对于整个课程改革都有极大的影响。因而在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化学课程本身及化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为目标。
  
  (二)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考试为单一评价手段,以学生分数为单一评价内容。这样的标准一方面导致了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第一甚至唯一依据判断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教学成果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是知识的权威和代表,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学生的更多任务便是机械记忆、被动接受知识、再现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此的传统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愈发凸现,令人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究竟是怎样的?
  结合我国新课程精神和对科学素养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结果与过程并重、凸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师生、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为原则,制定如下评价标准:
  
  
  (三)对上述标准的一些说明
  
  1.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上述标准把对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等的具体评价转化为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实验与探究的教学、师生的课堂交流、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四个领域的评价,力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学思想、教学目标等都应融入这几个评价领域之中,而高中化学课程需要多种评价方式和策略的相互配合,在具体实施评价中,还要依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对知识—技能的结果性评价,可以依据学生完成小测验、作业情况而定;对于过程性的评价、体验性的评价,可采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观察、同伴评价和自我报告等诸多方法。
  2.关注评价的长时效应。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教学管理中需要改变以分数论成败的现状,需要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容忍学生在某些方面暂时的不完美,鼓励学生的个性特长,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激励学生追求自我超越。
  教学的有效性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实现,存在从及时到延时、从短效到长效、从显性到隐性的递变,教学的有效性是要给学生埋下追求真善美的意志与能力。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评价中,尤其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倾向,不能以评比代替评价,否则就会新瓶装旧酒,使课程改革成为一纸空谈。
  新课程倡导的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以及对课程本身的改善,建立上述发展性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是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领会,是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向。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如此的评价体系建立并不是为了评价某一节课而设,其目的主要为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突出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将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体现于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同时,促进化学课程本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W.james popham.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美)Ellen Weber.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美)Robert L. Linn & Norman E .Gronlund .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靳莹,王光明.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新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