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屈淑静
(一)把握有效的教学起点
准确的把握教学起点是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把握不到位,以致于目标定位不准确,使得课堂低效运作。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课堂过分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教学的随意性很大,缺乏必要的约束与反馈调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由此可见,有效的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准确的把握教学的起点。通常意义上,教师都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等于把握住教学起点。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必须在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时,从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等方面整体考虑,更多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价值的情境,以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建构。
(二)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学生能独立完成、自主解决的问题都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才牢固。当然,适度的模仿与记忆仍然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那种一味地摒弃模仿和记忆的教学是不值得提倡的。比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内容时,在初步揭示1/2后设计下面的环节:
师:我们先一起来做个折纸的游戏。请同学们拿出跟老师手中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和另一个图形(有圆形,有菱形,三角形等)。谁能用这两张不同图形的纸,通过折的方法,分别表示出它们的1/2?
学生折纸,教师巡视。
师:先来看看长方形纸是怎么折的?说说你这样折的理由。
出示几种折法:
问:哪一部分表示这个长方形的1/2?(可以用阴影表示出来。)
学生示范,用阴影部分表示这个长方形的1/2。
师:请其他同学也像他一样,用阴影部分表示出你折的这个图形的1/2。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折法,都表示出了这张长方形纸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那么空白部分该怎么表示呢?为什么?(也是1/2,因为也表示了这个长方形的一半。)
问:这几种折法所表示的1/2一样大小吗?(这些长方形纸是一样大小的,所以它们的一半也应该是一样大小的。)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图形的二分之一怎么表示。请同学介绍自己的折法,说说是怎样表示这个图形的1/2。(生练说,师提示)
这一片段中,老师为学生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将对“1/2”的理解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安排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来感悟1/2的具体含义。首先,同样一张长方形纸,学生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形状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但是在求异的同时也不忘让学生适时地感悟,尽管折法不同,但折出的部分都是同一张纸的一半,因此都可以用1/2表示,即所谓的“求同”。其次,每个同学拿出的纸片形状大小都不同,尽管学生折出的也都是这张纸的1/2,但由于操作的直观性,学生不难理解对不同的单位1,其1/2不相等。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指令,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通过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操作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有所感悟和体验,进行数学地思考。
(三)善用有效的评价手段
在教学中激励性的评价对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在评价时应带着浓浓的情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如答对了,教师要进行激励:“你真行!”“你的想法与老师想法一样!”如果答错了,教师要进行鼓励:“没关系,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喜欢爱动脑筋的学生。”如果答的结果很有创意,教师更要进行激励:“你真棒!”“你的想法胜过老师!”“你的想法和数学家一样呢!”这样的评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学生敢说、敢做、敢问,就能体验到参与学习的快乐,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就会大增,从而形成学习和反馈的良性循环。教师切不可对学生反馈的信息不作评价,让学生为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不注重激励与保护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那是极为失败的教学。当然,学生毕竟还只是孩子,许多错误是可以原谅、理解的,但充满善意的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批评并不等于不尊重和不相信学生,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孩子的精心雕琢。惟有如此,才是对教师责任的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