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语文课堂应体现“真、实、简”

作者:黄海丽




  [摘 要]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它的最高境界是真实、实效、简单。运用科学的方法,追求最高的效率,使学生能快乐地学习,获得知识。这是一种和偕、自然、不加雕饰的美。这是广大语文教师能够做到的,也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求真 求实 求简
  
  对当前的语文课堂进一步反思时,总觉得一些教师对课改缺乏深入全面的理解。一些语文公开课太强调新颖,追求前卫,太复杂化,太注重形式。课堂上赶时髦、走形式、摆花架子现象较多。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理想的呢?
  
  (一)课堂应求“真”
  
  这里的“真”是指学生真正自主。现在一些公开课出现这样的两种现象:一是“挂羊头卖狗肉”,即表现为有自主学习之名,但无自主学习之实。初读时,教师让学生自主感受课文的整体内容,但交流时,教师完全把学生拉回教案中,忽视课堂教学过程的不可预测性。二是教师只注重表面形式热闹,整堂课让学生忙这忙那,将过程无限放大。但去掉作秀的成分,课堂所剩无几,学生没有学到什么知识,这使教学的无效性大大增强。
  揭示假自主的面纱,走出自主的误区,是促使学生走向自主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改革的必然。为此,必须做到两点:
  1.内容自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所有的这些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师只要顺着学情,加以有效的引导,学生一定能在其中受益。
  2.方式自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读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课文的进程加速,而且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改造与完善的过程。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可以想象课堂生活会是多么活泼、沸腾、多姿多彩!
  因此,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如何,关键要看教师的指导。要导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导在学生困惑、迷茫时。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兼顾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实际。如果语文课给予学生真正的自主,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以真情的雨水滋润学生的心田,去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那么,语文课堂该是一种怎样的风景啊!
  
  (二)课堂应求实
  
  现在的一些课堂确实热闹,形式多样。精彩的音像、逼真的表演、热闹的合作,让学生眼花潦乱,应接不暇。但实际效果不一定好,甚至喧宾夺主,浪费学生研读课文的时间,忽视语言文字和形式的积累,学生一节课真正得到的东西很少。
  语文课应注重实效,重视语文能力的提高,该传授的知识要认真传授,该训练时要大胆训练,该讲解时要主动讲解。一些教师因对课改片面理解,上课时讳言训练,不敢讲授基础知识,认为这是应试教学,而是大谈语文的文本性,整节课让学生悟来悟去,削弱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 离开了语言文字谈人文性,那只是空谈。应该在训练与感悟之间、基础知识与能力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让训练与感悟并存,以知识促进能力提高,并有机融合,使训练之中有感悟,感悟中有训练。教师应具有辩证的眼光和哲学的思想,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真正让语文学习真实起来。
  那种追求场面热闹,形式花哨,而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缺少严格扎实的语文训练的语文课堂终究会被淘汰。教师应追求那种朴素、有效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学到一种实实在在、看得到的知识。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语言文字,会听说读写,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的保底工程。
  
  (三)课堂应求简
  
  现在一些课堂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花,形式多,花样多,让人觉得繁花满目,流光溢彩。但细细体会,觉得它们缺乏内涵和品位。而一些看似简单的课堂,细心体会,却越听越有味,越听越有文化气息。一堂简单的语文课,应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语言应简洁。教师的引导、提问、讲解,评价的语言要力求精练、简洁、准确。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严禁啰嗦、杂乱。追求条理性、启发性、艺术性,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得到感染与熏陶。
  2.教学内容要简约。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科学补充教材。要善于抓住教材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抓住课文的精髓,合理裁剪,舍粗取精,而不是面面俱到。其他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获取,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3.教学过程应简化。有些课文环节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一些课文虽条理清晰,但显得复杂、深奥。如果每个环节都细细推敲,那么学生有时反而会吃不消。应让这些教材环节简化一些,清楚一点,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环节,突出重点,使学生学得轻松。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变得简单,就是不简单。简单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智慧。
  语文课堂真实、实效、简单,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质。课堂真实,教师语言简练,学生学得轻松,这是语文教师应追求的一种理想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