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作者:望华茹




  面对激烈竞争的21世纪,素质教育赋予小学数学教学的使命,就是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全面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上,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下面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学生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一般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品格等。数学教学中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实际上有不少学生数学学不好,并非智力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影响所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兴趣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要力求创设和谐的情境。要面带微笑给学生上课,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感到疲倦。在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幽默带给学生欢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好数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多种形式的操作过程,促使小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参加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采用摆小棒的形式,让学生把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摆法。学生边摆边说,从而理解了数的组成的道理。
  再次,要把游戏引入课堂教学。游戏是儿童特有的活动形式。在课堂教学时间超过一半或上课快要结束时,学生会感到一些疲倦,这时适时引入游戏,既可以使小学生的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又能达到巩固知识,扩展思维,保持兴趣的目的。
  
  (二)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智力又称智能,包括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对数学学习来说,思维力是智力等因素的核心。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就是要求学生在解题前,对题目进行仔细地、认真地阅读和反复地、周密地分析、思考。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读题、划题、说题意”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读题就是让学生读知题目的内容,理解题意,能说出题目中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初步对题目的一些关键词语加以区分、理解,大致理出思考程序。划题就是划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学生在审题时用笔把关键词和重点句划出来,标上记号,以便在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检验时唤起注意,防止失误。说题意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的大概意思,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扼要地摘录下来,条件和问题摘录要简单、合理,这对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是一种启发。
  其次,要加强思维训练。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形成、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画线段图。线段图是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好形式。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引导他们借助线段图,形象地揭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理解题意,找出解题方法。二是寻找中间未知量,求已知量。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有一个条件是隐蔽的,这就是中间未知量。寻找中间未知量是解应用题的关键。三是加强对比。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近的应用题放在一起,让学生分析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使学生能抓住应用题的特点,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提高概括能力。四是鼓励一题多解。在学生解答应用题后,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其它解法吗?这么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很快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先把他想法告诉大家,然后对不同算法的算理进行剖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东西要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会学生学会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数学。“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之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要发展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是关键。具体做法是: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每一节课开始,老师围绕教材的内容、重点和目的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入课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学习新课的情境中,了解新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接着,设置一组问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阅读时,教师适当的启发、点拨与概括,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知识的整个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求知精神,尽可能让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养成了读书和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逐步学会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