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

作者:陆春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目标中指出:“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把环保意识渗透在平常的教学中去,使孩子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去接受这一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呢?又如何让他们的行为去影响自己的父母和亲友,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人都去关心自己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呢?《纲要》中又指出:“在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一)充分利用幼儿园自身的资源环境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从这点看,创设与环保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场地,为幼儿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的环境,使幼儿在园内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引导他们在观察中体验绿色带来的生机,从植物的生长变化懂得生命的可贵,通过参与动物的饲养与小动物交朋友,激发对动植物的情感。可以在草坪、花丛中插上以卡通形象说出的话:“花儿好看我不摘”、“用真诚护卫每一片绿色”、“我需要你的关爱”、“请不要踩痛我”、“我很小,您会爱护我”、“对不起,我要长大”、“绿叶送您,生命给我”等浅显易懂的宣传语,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每一小块“绿色小卫士”牌,让花儿、草儿能悠闲自得地生长。与此同时做四方面工作:在园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土地、空间种植树木、花草,开辟幼儿种植园地,在各班设立植物观察角,既为幼儿提供一个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机会,又使幼儿园实现"绿化";制定“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和健全幼儿“卫生检查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人人讲卫生、人人爱清洁的良好风气,最终达到园内无卫生死角、无纸屑、无灰尘、无臭味、无污迹,实现园内环境的“净化”;积极利用废旧物料,组织幼儿参与利用废旧物料制作玩具、装饰物等,美化教室、美化园舍,既使幼儿建立循环再用的观念,又实现“废物利用”后的“美化”;设立多功能实验室及宣传栏,投放大量可操作的直观教玩具,为幼儿提供感性的学习环境,实现“教育化”。 孩子们在观察、操作、约束中油然而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之情感。
  
  (二)发挥家庭、社会的整合教育力量
  
  相信多数人都知道坐井只能观天,整天把孩子困在温室里,他们对外面的世界的道理知之甚少,老师应适时地把他们带到自然中去,使他们整个身心都沉浸于大自然中,老师则可随手抓住其中的任何一件事物,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环境教育:带领幼儿来到小区的公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草地上游戏、玩耍,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享受青青绿草带来的清新空气;老师也带领幼儿参观小区的垃圾场,让幼儿谈谈哪里的环境“美”;还可以利用饭后带孩子们散步的时间,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观察汽车尾气排放的情况,并作简单的统计,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已的感受,再告诉他们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引导幼儿把公园的空气与闹市中的空气相比,公园里的环境与马路上的环境相比。然后用谈话的方式引导他们讲述清新的空气对人的好处,噪音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不适,而要保持这些清新的空气和获得宁静的环境,就必须要减少废气的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尽量阻止噪音的产生,同时把握时机向孩子们提出一个“人人回家建议父母实践熄火停车”的小倡议,这样孩子们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中,使家中亲人又一次间接地接受环境教育。 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进而促进幼儿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理念。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园教育一致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环保知识。因此,家园教育相结合,可帮助幼儿发展和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家长可督促幼儿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讲究个人及家居卫生;可陪伴幼儿看一些环保的专题片,适时地讲解;可带幼儿到周围的绿化带、公园等公共场所认识与环保有关的宣传标语;带幼儿上市场买菜,以身作则使用环保购物袋等,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把外部的经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家长尤其要珍惜幼儿萌动的环保意念,如幼儿在街上看到地上有垃圾,马上把它捡到垃圾箱,这时家长的态度应是支持与赞赏。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现在再不好好的保护它,那它将会毁在我们的手中,因此,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肩负的重任,这样才能很好地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但愿我们的“环保”教育工程能辐射到家庭、社会,造福自我,造福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