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用新课标指导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许书华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分段、归纳段意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直是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因为它是过去考评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尺,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繁琐的分析和机械重复的训练,从而把本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阅读教学引向了学生厌恶的死胡同,挫伤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标注重教师引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个性的发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如何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一般阅读教学结构中,分朗读、默读、背诵、精读四种。
  1.朗读。朗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言的含义和体味课文的精妙所在。
  2.默读。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的文学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默读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速度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阅读速度快而正确,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速度可以节省时间,加快理解、增强识记,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3.背诵。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4.精读。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在阅读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把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与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此外,在阅读的类型方式上,要注意把自主性阅读与合作探究性阅读、接受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理解性阅读与欣赏性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二)注重体验式阅读教学
  
  所谓“体验”是指阅读中对文本的情、景、理的联想或所形成的独特悟性,它是一种激活了的注入生活意识的知识经验,是一种内化了的知识经验,是一种个性化的知识经验。总之,体验是以认识为基础的一种思想升华和超越,是一种高度澄明的心灵境界,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层次:
  1.认知。这是产生体验的起步,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不可忽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对于文本中那些该抓的词、句、段,要抓,要咀嚼,让学生在品评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文素养,这样把语言学作为本体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
  2.情感,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披文入情悟境”而感动。感动是一种心灵觉醒的前兆,是身心颤栗的幸福,是生命燃烧的火种。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用感动来唤醒,来引爆,来滋养。课文中的思想情感,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体验出来。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事物总会有自己的好恶感情,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这比教师不厌其详的分析效果好得多。如果学生没有阅读体验,也就不可能获得审判体验。
  3.感悟,感悟是建立在阅读体验基础之上的一种心理过程。学生对课文有了亲身体验后,就会产生感触,就会有所觉悟,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认识到艺术上的巧妙之处,悟到了人生真谛。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
  
  (三)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
  
  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阅读量明显不足,课本基本上成为学生阅读的唯一文本;二是过分强调完整的阅读知识的传授,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就不可能由阅读能力“质”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验式阅读,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让学生走出“课本是世界”的小天地,走进“世界是课本”的大天地,教师要由意识的推荐一些课外书籍,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感受、理解、领悟、欣赏,获得审美情感,生成更具深刻意义的世界观,成为和个体生命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