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作者:张美兴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伟大的物理学家、哲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学生提出问题作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前大多数老师上课的特点是:老师不断的提出问题,学生等待着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没有问题就不能善于思考,就不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因此,教师应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首先,老师应使学生明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道理。其次,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其分析;对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不讽刺,而是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摸索,大胆创新。
  
  (二)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提问氛围
  无论在课外还是在课堂内,教师应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小制作、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如在学习椭圆前,让学生用固定线段的端点来画椭圆,使他在画图时产生疑问。特别在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景,营造一种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机会鼓励学生提问。
  
  (三)教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有些数学问题只需通过引申、猜想、推广就会得出一些更为新颖的结论,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引申、猜想、推广、批驳等,使学生能从定理、公式、法则、某些重要结论推广、引申出更新、更一般的结论,这样必定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果让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大胆质疑,并掌握一定的提问方法和技巧,那他们对学习会更有兴趣,学习能力会大大加强。
  
  (四)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
  1.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来。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生活中各方面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观察、了解、认识生产生活,提出的问题将源源不断。如“生产中的水池造价问题”、“工厂中的用料最省问题”、“银行借贷问题”等等。以这些实际问题为背景构造数学模型,并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问题从“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来。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各有其产生的条件和特点,形成过程各有不相同。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形成的条件、形成的过程提出问题,这有助于对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等差数列的概念时,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等差数列为什么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同一个常数?②等差数列的前一项减去后一项是公差吗?③公差能否为零?待学生回答后,话锋一转,用映射观点将等差数列序号放在x轴上,项放在y轴上,能否从几何的角度进一步研究等差数列?同学们立刻动起手来,过了一会,学习好一点的几位同学议论开了,“等差数列确定的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若等差数列确定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该直线斜率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加强。
  3.问题从“知识对比”中来。对比是学生学习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对比可加深印象,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但对比效果的好坏却取决于提出的问题,抓住关键进行分析、归纳。例如在等比数例性质的教学时,可这样设计:首先复习提问了等差数列的性质,然后让学生对照等差数列的性质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不一会儿学生的问题就来了:“等比数列中奇数项或偶数项提出来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吗?”,“等比数列中等长的连续片段的和也是等比数列吗?”,“等比数列中等长的连续片段的和也是等比数列吗?”,“等比数列中,若m+n=p+q则am,an,ap,aq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学生提问的信心,又使学生掌握了提问的方法。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当然不止上面所列举的几个方面。要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处处注意引导,强化提出问题的意识,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