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浅谈物理教学中导语的设计

作者:高锦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导语的设计,它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发展方向和教学效果,导语设计得好,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反之,导语设计得不好,就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产生消极情绪。学生目标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异想天开,使课堂教学零乱不堪,收不到预计的效果。下面就本人教学中的不断摸索,谈谈对教学中导语设计的认识。
  
  (一)导入新课的直观性
  
  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既方便又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媒体屏幕上展示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录像等内容要一目了然。老师在领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往往是先直接出示本节的主题,传承教学资源,语言表述也常常开门见山,然后巧妙的使用多媒体,体现其内容的直观性。
  
  (二)导入新课的简洁性
  
  导入新课的环节是学生从行为及思想上准备课堂学习的前几分钟,导入的基本点是导,在情境设计上要简单明了,不能绕圈子,走弯路,在教学语言上不能滔滔不绝,漫无边际。导入新课的语言不但要切中要害,还要简洁明快,起到立竿见影之功效。在导语中要逐步点化教学内容、结构特色,切入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力的概念时,可以这样导入:画面上有一个穿着旱冰鞋的小孩,使劲用力推墙,结果自己后退了,为什么?这样通过生活中熟悉、有趣的事例有效地克服上课的单调乏味,使学生感到新鲜,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导入新课的新颖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实践到教学中去。在课堂引入方式上要引入新颖的东西。如在学习“速度”时,开头可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和氛围中去:在非洲的原始森林里,猎豹正快速地追赶着羚羊,而羚羊拼命的逃跑,请同学们设身处地想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样学生会展开想象力,进入情境,具有新鲜感。从而出奇制胜,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成功的为课堂奠下基调。在学习“光的反射”时,可先讲一段《猴子捞月亮》的故事,问学生能不能捞到,学生一定回答:不能,井里是月亮的像。这样又新颖、又突破主题。
  
  (四)导入新课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因此在教学导语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导新课,还要考虑导的对象是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那些学生普遍感兴趣、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直接面临的物理现象或者学生关注的重大问题等作中介。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要在教学中特意渗透一些自然现象、实验现象,让学生去思考其中的原理。例如在学习“浮力”时,可这样导入,怎样能让沉在杯底的鸡蛋浮起来?学生会抢着各抒己见,体现其主体性。
  
  (五)导入新课的情趣性
  
  在设计导语时要尽可能设置疑问制造悬念,这样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浮力时,可这样开头:古罗马将军打仗获胜后,把战俘扔进死海,为什么这些战俘一个没被淹死?这就是浮力在起作用,这样起伏的悬念使学生迅速提高注意力投入到浮力的学习中。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多媒体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做这样的实验:把一小试管放入一装满水倒置的大试管中,看到小试管逐渐上升,这样学生会身临其境,心领神会,达到妙趣横生的功效。
  
  (六)导入新课的连贯性
  
  温故知新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一堂课的前几分钟可适当而自然地回顾已学内容,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可这样导入:在光的反射中我们知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那么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又是怎样呢?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点破了本节的主题。在导入的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整体性。
  总之,教学导语虽然是短短的几分钟,但作用不可忽视,好的导语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使学生在瞬间呈现出生命的活力,积极主动和老师一道探究新知识;好的导入方式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奥妙,领悟求知的真谛;好的导语方式还能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教学中开启知识之门,得到共同发展,让彼此在交流中开启思维之门。这样,可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授之以渔”终身受益,而不仅仅是“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用;可使老师的知识渊博,丰富多彩,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艺术不断升华。所以在设计导语时要注意:导语要为课堂教学服务,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起积极作用;导语的设计要结合教材、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语的设计应紧扣教材内容、教材特色,不可千篇一律 。导入新课的目的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科学性、独立性、创新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