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初中化学“121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胥洪杰 翁素梅




  为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121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先进行10分钟左右的“诱导自学”,再开展20分钟左右的“释疑解惑”,最后再进行10分钟左右“训练拓展”,教师通过在“导”、“解惑”和练习训练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从而实现教学任务堂堂清。应该怎样进行“121”的教学呢?下面就本人的体会来简单谈谈。
  
  (一)全面认识理解新课标和新教材是实施“121教学模式”的基础和前提
  
  无论是什么教学模式、方式,对课标和教材的认识和掌握都是必不可少的和前提。要实施“121教学模式”,当然也一样。就拿初中化学上册来说,就有很多地方值得好好研究。如“氧化物”在新教材中没有明显的概念只有简单涉及,如果花很多时间去讲就没必要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二)认真充分的备课和优质合理的教案是实施“121教学”的核心
  
  同样,不管一个教师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各种准备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就是常说的“备课”。对于“121教学模式”来讲,留给教师的时间只有20分钟,对于大多数教师和教学内容而言,这实在有点少,如何更合理应用好这个时间呢?同时前面10分钟左右的“诱导自学”和后面10分钟左右“训练拓展”,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设计才能更加有目的性、更有效果而不流于形式?因此,备课工作对于实施“121教学”是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这点初中化学课显得尤其突出:初中化学对于学生而言,基础薄弱,而每个课题的内容又相当的大,所以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掌控,是相当考验一位教师的。而要更加高效率的备好每一堂课,任何一位教师都精力有限,这就需要更大力度的强调“集体备课”。有些学校只有一位教师,也不能成为反对“集体备课”的借口。可以多一些校际教研,与老同学进行探讨,向书本、专家请教或网上搜索的方式搞一种更具现代气息的“集体备课”。应该本着“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彰显个性、教育反思”的备课思路,采取“通用教案”与“个案补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这样既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又保留教师个人的特点和个性。
  
  (三)合理合情和科学的实施方式是“121教学模式”保障
  
  任何资料对不同的教师以及学生,都可能有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同样,再好的备课和教案,也需要适当的科学的合情理的教学手段和过程去实施和实践。首先来说合情理:①教学内容的合情理。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是好事。但教师不能生搬硬套,不是每个课题的教学内容都都适合“121教学模式”的不能一味盲从和求形式上的新。②学情的合理。所谓学情,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适时情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生活中总会因这或那出现情绪上的、心态上的各种变化,这肯定会影响人的行为以及做事的效果。教师要有观察和掌控各种情绪变化的习惯和能力,同时应该拥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从而有效地调节课堂。任何人都不可能顿顿吃一样的饭菜,否则会得厌食症。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情况,灵活多样的进行课堂教学。科学、时代在变,人也在进步,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来面对现代教学。所谓的科学,其实质就是“是否适应和有效”,教学的中心也应该以此为根本。就拿教案来说,过去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案主要是教师在授课时使用,学生根本看不到老师的教案,只能老师边讲,学生边记,这是“121教学模式”最迫切需要改变的。要实施 “互动学案”,建立“互动课堂”,使学案与授课进度同步。学案可在课前发给学生,并积累装订成册,可滚动使用,便于学生预习、听课和复习。这一举措实现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贯通与互动,达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充分激发教与学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同时使“121教学模式”中的“2”的实施有了保障。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技术,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本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现实化,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人思维主要是在用左大脑,而右大脑基本没有开发。而人体右大脑对于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极为敏感。如果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来刺激、开发学生的右大脑,可以想象其学习效率会多么的惊人。况且,对于初中化学,学生的理解能力达不到,这时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尤其能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对于“121教学模式”中的“2”的实施也会有更加实际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