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构建“开放型”数学教学模式

作者:甘永泽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总是“师讲生听、师问生答”,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只是全部活动中的参与者之一。没有真正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思维不能有效拓展,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的培养,要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地“活”起来,就该让他们有真正的自主。“开放型”教学让学生有了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好机会。下面谈几点本人的认识和实践:
  
  (一)教育思想的开放
  
  教育思想的开放,就是旧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结论都在学生身上体现,而教学思想是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盘,所以要求教师要树立开放教学的思想意识。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设计好的程序,大胆放开,多一点灵活,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其主动的去探究,促使他们形成“我能行”的学习信心。
  
  (二)教学手段的开放
  
  教学中一贯采用的教学手法是:“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探究新知、总结新知、巩固新知”。学生总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每一步教学计划。教师不希望学生的思维在他所设计的教学程序中开小差,害怕放开后收不拢,这样就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尝试新型的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教训方法。根据需要,开放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独立实践、独立思考、独立解答,让其真正参与学习过程,确立真实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依附”为“自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教训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把课堂搬到了篮球场上,先让学生自由地走一走,看一看,明白篮球场是长方形,知道什么是它的周长。在让学生分组用卷尺测量并计算它的周长,完成后,向老师汇报结果,归纳为三种: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最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请同学代表发言并总结:第3种方法计算最简便,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全部的教学过程老师没有局限于书本内容的讲解,而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其自由发挥、主动研究,发现并总结数学规律。他们不仅获得了成功,获得了自信,还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等科学素质。这样教学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三)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学内容要依附于教材,但不能仅仅只限于教材。知识要源于实际,贴近生活,数学教学尤其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应用数学思想,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教学“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时,笔者是这样引导他们的:
  师:我们要进行一次北京旅游,同学们说,需要准备些什么?
  生:吃的,用的,汽车等。
  师:怎样才能知道要辆汽车?
  生:必须知道参加旅游的一共有多少人?每辆汽车能坐多少人?
  师:全班78名学生,两名教师,如果每辆汽车坐40人,需要几辆汽车呢?
  生:老师与同学一共80人参加旅游,40人一辆车,需要几辆汽车,就是求80里有几个40,所以用除法:80÷40=2辆
  师:到了北京,要住宾馆,4个人一个房间,需要几间房?怎样想?
  生:80人住房,4个人一间,要多少间房就是求80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80÷4=20〔间〕
  教师通过以上教学,揭示了内容的实质,抽象概括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可用除法计算,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习题的开放
  
  练习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应该多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是修订大纲中所倡导的,可适当增加一些实际题。如学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课桌的面积、书本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等。这样联系实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的能力。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开放型”数学教学模式就是要把目光投向生活,而不是仅仅只依靠教科书、参考书。要在紧紧围绕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从呆板的教室课堂中走出来,充分展现自我,提高自我,这样的数学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富于创造、勇于探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