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与学

作者:刘尚先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与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有很大关系。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注意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意味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的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就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提问要注意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他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有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有说完就停止了,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一面》一文,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作者对鲁迅的刻画,主要抓住什么来写?写了几次?分别怎样写?三次的肖像描写都抓住了他的什么特征?为什么要这样写?”经过这样的提问,教者就可以顺水推舟,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这些肖像描写,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这样,经过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就使学生把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
  
  (四)提问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这样既拓宽了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还有对一些问题的回答,可以问学生:“如果不改变其意思能不能换一个词?”这样,学生通过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这就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举一反三,灵活变通。还有就是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如果能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学习《驿路梨花》这篇课文,学完后思考:如果梨花姐妹在驿站上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又怎么看?通过各抒己见,知道雷锋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举出例子来说说。”再如学习了《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问”,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强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