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胡新伟
(一)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
1.体育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规划中的地位没有充分体现。由于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学校又都要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所以就把体育课分摊搭配给各科教师。多年以来,学校为了应付的考试,追求升学率,校领导不得不把人力、时间、精力用在主科上。教师分工时,先分一个班的主科,由于工作量不够,再把体育等副科搭配给每一个教师。这样一则可凑足课时,二则各科教师可灵活机动地调节课时安排。每到期末考试前2~3周,各校几乎都不上体育课了,把体育课时间用来攻主科。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只是停留在应付上级检查验收上;学校体育教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配备等仍处于初级阶段。
2.学校体育教学观念落后。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校只重视考试科目,忽视体育教学,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低下,一些陈旧的观念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影响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等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两个功能。有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总认为开展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自由活动,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3.体育师资严重不足。体育教师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体育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乡村学校学生人数一般在120人左右,大一点的学校人数在200人左右。学校实行“包干到户”,一年级至六年级所有班级的体育课一人全揽。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备课走形式,上课是自由式。体育教师存在“三无”现象,即教学无目的,授课无计划,上课无教案。在和一些教师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刚上工作岗位时的一两年,教案是仔细备,课是认真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对体育课上好上坏一个样,上与不上一个样,随之上课开始散漫。备课本每年都“依旧如故”。教师上课“一个口哨两个球,学生高兴我自由”。绝大部分教师只能在操场上走走、跑跑,或者干脆让学生自由活动。活动用具只有一些破旧的皮球、乒乓、跳绳等。备课成了一种形式,久而久之成了一种负担。这样的体育教育,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更谈不上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了。
(二)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建议及对策
针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实际,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四有”公民,探索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农村学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将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评估范畴。克服单纯以“升学”来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2.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尽快达到《场地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由于在农村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农村学生取消学杂费,可以靠上级行政部门专项拨款,动员学生适当筹集,力争社会赞助。同时,体育教师要善于动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器材开展学校群体活动。如将斗鸡、推铁环、掰手腕等等一些民间体育活动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之中。
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尽可能使现有体育教师和兼职体育教师专业化、稳定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语言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实践中去,使体育教学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待遇,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总之,农村体育教师必须正视现实,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特点、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培养合格人才为己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课程改革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