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张美兴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找到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 培养 学生学习
  
  高中数学已被公认为是一门基础性强、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进入高中,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数学产生恐惧的心理,随之会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一状况,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怎样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营造师生间良好的情感氛围
  
  没有爱便没有一切。一名教师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再多好的方法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从各方面关心爱护学生,激励学生。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的亲和力与学生的爱戴是产生和保持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而要产生这种亲和力并受学生的爱戴,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专业文化知识,而且要有渊博的其他相关的知识。课堂上语言要生动形象,将死板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甚至幽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让学生参与进来,达到一种共鸣,这种激情正来自于教师自身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2.对学生充满爱心、无私心,既不偏重优生,也不歧视差生,而是多鼓励关心差生。教师应从点滴做起,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反应,在言行上去效仿老师并乐于向教师谈论自己的思想,进而主动接受教育和指导。教师只有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心理学角度感召学生学数学的浅层倾向,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进而热爱数学这一学科,这对差生而言,尤为重要。
  3.课堂要充满活跃、民主激励的气氛。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允许别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的不同解法,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如果学生的方法较好,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加以表扬和鼓励。课后多进行师生交流,增进师生间的信任度。使学生敢于提出疑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更敏捷,想象更丰富,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习惯。
  
  (二)把握学生心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产生思维热点,使课堂教学产生高潮。比如教授排列组合时,可利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在上新课前提出问题:最近中国电讯将对手机130号码进行升位,从10位升到11位,这样容量可以扩大多少倍?中国足球甲A联赛实行的是主客场制,14支队伍一个赛季总共有多少场比赛?去年的法兰西世界杯赛制小组赛是单循环赛,16强后是淘汰赛制,这样一共有多少场比赛?这些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了同学的兴趣,大家的思维立刻给调动起来了。再如讲到双曲线定义时,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两定点的距离)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针对这定义,如果定义中少了条件“绝对值”或者常数大于或等于两定点的距离,那么轨迹又变成怎样?进一步又可提出问题:这些轨迹的复数形式又如何?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加深了同学对定义的深刻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提出矛盾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如在讲“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小组长对售货员小张说:大的一元卖2个,小的一元卖3个,结果可以买25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瓜,价钱也没变,小张想: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许挑,平均每元钱可以买两个半个,每个4角钱。卖完西瓜后一算,只卖了24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10元呢?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两个西瓜价钱的平均数和每元钱卖的西瓜并不是一回事。
  
  (四)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感到学而无用。所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教师要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