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浅议初中物理实验指导教学
作者:王兆未
(一)预习准备指导阶段
实验前的预习指导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指导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知,预习还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在实验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例如测量黑板的长度,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卷尺呢?因为测量工具的米尺和卷尺,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们测量范围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须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正确,但仍加大了实验的误差,而用卷尺可以一次性测量,有效地减小了实验误差。在使用前,还要看清楚零刻度是否有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是多大。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操作是否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还可以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设置一些观察性实验,让他们从观察性实验中认识实验的重要性。例如在讲光的镜面反射和光的漫反射时,就带学生到附近河边的静水区去看倒影,同学们看到在平静的河水边,只有一个方向能看到岸边某一景物的倒影,即入射光线平行射入河面,反射光线也会平行射出,形成镜面反射,随后让一位同学将一小石子投入水中,激起一阵阵水波,河面的平静被破坏了,倒影就乱了。但这时却发现在其它方向也看到了这一景物紊乱的倒影。因为条件发生了变化,平静的水面变成了凹凸不平的水面,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通过这个直观现场指导教学,使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实践指导阶段
学生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为了搞好学生实验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及习惯。初中的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不够强,又没有实验基础,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十分理想。因此一开始就应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参与, 学生实验教学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为了使学生能做好每一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特别注意的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教师应先通过的检查,验证无误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
(三)记录指导阶段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学会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主要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如在用天平称量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数字后面不带单位是毫无意义的记录)。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来强化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和记录。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珍重实验的结论,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科学结论,要引导学生找出实验误差的原因,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分析整理阶段
对于记录的数据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差异。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还要告之学生: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它不但培养学生爱护仪器,有始有终的实验过程,更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要上好一堂生动的成功的物理实验课,这四个方面的指导非常重要,只有把握住这四个阶段,才能培养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有条不紊地实践操作能力,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手脑并用的综合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