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猜”也能创造奇迹

作者:宋雪莲




  曾经有幸学习了苏州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薛法根老师的《爷爷的芦笛》。教学中,薛老师用“猜”的方法进行了生字词的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精彩不断,尤其是对“朦胧”一词的教学印象尤为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引发了笔者许多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猜”,猜出不同,猜出精彩呢?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气氛,诱发学生去“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鼓励学生思考,通过猜想,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现代教学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传输信息的过程,因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激发他们猜想更好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薛老师从教学“朦胧” 开始,“你觉得这两个字可能会怎么读?”让学生去“猜”,当学生根据“蒙龙”两字的读音读出来时,他又对学生“字读半个不为错”的尝试方法加以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猜对了的兴高采烈,猜错了的印象深刻,课堂上一片浓浓的研究气氛。
  敢于肯定,学生才敢于尝试。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往往与创新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专制式的教学最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惰性,缺乏自信,思维迟钝、僵化,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最大障碍。
  反思目前的教学,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教正确,讲明白”。课堂上力求让学生沿着教师既定的教学思路走,不让学生有自主探索的机会,更不敢让学生有出错的机会。久之,在再次遇到新事物时,都“学会了等待”,而不敢去尝试。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经常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讨论,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当学生发言时,决不“插嘴”打断他的思维,学生回答问题不论正确与否,一律表示欢迎。必要时展开讨论,肯定成绩,鼓舞信心,纠正错误;对于提出有独特创新见解的学生要及时表扬。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猜”的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实践,能使学生产生质疑,渴望从事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努力,能成功地解决问题。实践表明,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在具体讲授教学内容前,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相当有效的。
  这节课中,薛老师在学生读出“朦胧”一词后,没有直接讲解它的含义,也没有让学生去查词典,而是让学生思考:“你觉得在什么样的光线下看东西是朦胧的呢?”让学生猜想“朦胧”的含义,创设了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逐步得到培养。
  反思当前的教学,正是因为怕在“猜”上“浪费”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怕学生猜出千奇百怪的答案而“搅乱了课堂秩序”,匆匆忙忙讲完,使学生失去了很好的探索机会。也渐渐磨灭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设置巧妙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敢猜、会猜。
  
  (三)鼓励动手创作,“猜”出思维的火花
  
  “好动、好想、好奇”是学生共同具备的心理特征。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自觉地沟通知识的纵横联系,挖掘隐含条件;巧妙地构造某个学习对象,迂回转化;灵活地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方式,通过猜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问题”是数学的载体,而设计一个好问题则更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疑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再通过释疑、解决问题等环节,使学生实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目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思维,就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营造发明创造的氛围,让学生去探索,去求知。
  本课中,薛老师在学生掌握了“朦胧”的含义后,没有就此而止。他说:猜猜看,给“蒙龙”加上一个部首,还能变成什么新词呢?在老师启发下,学生争先恐后地组出“蒙胧”、“ 日蒙日龙”等词,并通过部首辨别出它们的含义,认识到“日蒙日龙”这个词是没有的。加深了对“朦胧”的理解,拓展了词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尝试学习的机会和自我展现的舞台。通过放手让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反思现在的教学,像这样放手让学生“创造”是从来没有的,也从来不敢尝试的,因为害怕出错,怕学生因为出错而“误入歧途”。其实恰恰是教师的“小心”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课堂变得了然无趣,也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课本上的间接知识固然“来得容易”,却怎么也比不了通过自己探索“创造”得来的直接知识那么令人喜悦、令人振奋、令人难忘。
  所以,在教学时要多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不要为了课堂“顺利”而让他们机械记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猜”,猜出方法、猜出能力、猜出结论、猜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