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巧用任务 激发创新

作者:冯宝兰




  英语课的任务确定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语言知识能力的增长点,设计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任务性强的多种语言活动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成功体验,来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营造自由与和谐的学习气氛
  
  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首先,从主观上引导学生树立想学什么,要学什么,而不是今天老师要求学什么的动机。学生与他人的接触中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与关爱,在学校里学生对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几乎成了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和谐的集体最能产生积极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必须变居高临下为谆谆教导的亲切关怀为民主平等的亲密合作,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老师是平等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并且要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触摸学生的思想感情。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才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言而不尽;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趣。在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情感体验、和谐的创新学习环境。
  在导入新课之前,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猜:“I have a good friend. She is a student of mine. She is tall and slim. She has long hair. She has a pair of glasses. Who is she?”因为中学生最擅长于猜测,而且也喜欢这种活动,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要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回答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如“You are very clever”, “Wonderful”,“You did a very good job”,“I think all of you did very well,but who has the best idea?”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发言是安全的,自己的意见是受重视的,体验到参与猜测自我表现的成功感,这样的自由与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环境。
  
  (二)进行小组合作,激起学生的创新动力
  
  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成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起到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合作的形式,开发学生交往的潜能,形成师生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可把学生分为几个竞赛小组,“Boys、Girls”,小组竞赛贯穿全堂,或在运用在某个活动和任务中。
  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列出“parts of man’s body”,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What parts of man’s body have you learned?”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意见,并根据这些不同的意见,列出答案,在交流时学生各自把成果展示给其他组。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都是对小组的贡献,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组员的共同努力,这也成为学生自觉投入的动力.这种以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能发挥其优势,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开阔思路,有利地激起学生的创新动力,有利于创新思路的培养。
  
  (三)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
  
  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通过完成生活中具体任务来练习目标语,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的效果就能提高。课堂上多运用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学生就会有话说,就会乐于开口。自然就会畅所欲言,言而不尽,有另外一种更深的体会。在这种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的任务型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能尽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
  总之,任务型教学从新课程的精神出发,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