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英语教学新模式

作者:朱一萍




  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是当前教育改革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跳出‘英语’教英语”,这里的两个英语,前者指的是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即以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后者是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即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性学习过程。下面结合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谈谈对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导情导趣
  
  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导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探究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情境的创设方式很多,可采用现代多媒体、实验、魔术、促人深省的发问、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等,力求做到“新、奇、趣”。
  创设情境应起“质疑”和“想象”作用。创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去思考、去发现,才能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创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大家都知道: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国外,10个学生或许能讲出10种以上答案。这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英语教学更应以挖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主,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可供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另外,创设情境还需有教师良好的“教态”。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情绪的控制和调节,上课要有饱满的情绪,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应是一张灿烂的笑脸。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自由宽松的心理状态。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承担责任,其主动性及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发挥和提高。
  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使学生“爱学”“要学”“会学”,动脑、动口、动手,学得有趣、主动,学得扎实、会应用,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实践证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是学生充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源头活水”。
  
  (二)“投石冲破水中天”——自主学习,适时点拨,层层深入
  
  自主学习,是整个探究学习的重中之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课堂教学中一定的时间段里,教师要将学习的时空彻底地还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开始的时候,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带有任务观点,比较肤浅,不着边际,甚至在课堂上招致学生的唏嘘声,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鼓励,要“投石”(进行点拨),然而怎么才能做到“冲破水中天”(思维活跃起来,形成高潮)呢?那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生们思维火花闪现的瞬间,使它燃起智慧之火炬,久而久之,学生们便具有善于疑的能力,能提出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问题提出来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动起来。如在学牛津小学英语5BUnit1课文时,先让学生观察课文图,听录音,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进行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就课文内容作口头提问。学生很快就能提出:What lessons do they have on Monday morning? How many subjects do they have this term?等问题。事实证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想、去说,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一旁 “点拨”,则升华了学生的学习所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开阔,能力得以发展。
  
  (三)“千树万树梨花开”——放飞思维,畅所欲言,共同探究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对于学生而言,应该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分组开展合作学习,最后再进行集体交流。不管是分组合作还是集体交流,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要忽视学生内在表达的需要,去过分的给学生固定答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见解、观点,怎么想就怎么说,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放飞思维、畅所欲言。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小组合作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是前后桌四人组合 ,还可以按程度、性别组合等。也可以学习美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各种组合方式应当交替使用,使学生能不带情绪地随机组合。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于,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究目标、方法等方面出现的共性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反馈,引导学生不断反思。
  集体交流是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探究成果的初步展示。在交流中,来自各方的发言会产生一种互动效应。当学生的观点一致时,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当学生的观点一致,但探究的角度不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辉映;当学生的观点相悖时,引导学生展开争论,相互启发……实践证明,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符合课改精神,有利于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就教学全过程而言的,创设教学情境是关键,自主学习是前提,合作交流是途径,探究是目的,也是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能投身于这样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改革大潮,可以说是一种机遇、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切实按照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切实“跳出‘英语’教英语”。这样,英语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