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作者:李 靖




  据《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20%左右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这很值得我们深思。面对这种现象,音乐教师首先要从自身查找原因。教师常常习惯于接受一个完整的东西,再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就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音乐这门有很强人文底蕴、应用心灵去体验去把握的课程,就成为了教师用固定操作程式、学生用固定操作程式学的“技艺之学”。学生在音乐课上体会、品味不到音乐的美,无法进入音乐,所以一部分学生就不愿意上音乐课了。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把枯燥的乐理知识融入歌曲教学中
  
  当前,许多学生只爱学歌,不愿学乐理;只爱接受形象性的指示,拒绝抽象难懂的指示。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在教学中传授乐理知识呢?笔者经过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分析学生心理,分析他们喜形象爱热闹的特点,然后针对这个特点,积极把乐理知识融入歌曲教学中,一边教授歌曲,一边带动乐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初一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时,这个单元要讲乐理知识调式、音阶。而调式是一个难点必须结合歌曲来进一步说明。如果脱离歌曲,单纯讲解调式的含义,学生是不爱听,就是一知半解。可先让学生学会歌曲,并体会其节奏、节拍、旋律、情绪等特点;然后分析并排列歌曲音阶;接下来讲调式分类(调式又分大调式和小调式,大调式由七个音组成,以首调唱名法的do为主音;小调式也由七个音组成,以首调唱名的la为主音);再次讲调式含义及调式主音和其他音的关系。所谓调式就是在音乐中,若干个音以其中一个最稳定的音(主音)为中心,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起来并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讲调式关键是调式主音,按常规讲,学生既觉枯燥,又觉抽象。于是我这样举例说:“母鸡带着一群群小鸡你们见过吧。主音好比是母鸡,处于支配和中心地位,具有核心作用,其他音好比是那一群小鸡,他们围绕着母鸡转,小鸡服从和倾向于母鸡,就跟其他音倾向于主音一样。”比喻的运用使知识简单明了且很生动。最后结合歌曲分析调式及其内容,学生很容易说出歌曲《英雄凯旋歌》是以do为主音的大调式歌曲。旋律优美庄严、流畅细腻;情绪明朗自然,充满了自豪,表现了英雄凯旋归来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的场面。采取了把枯燥的乐理知识融入歌曲中的方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乐理知识,认识到乐理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课上、课下或课外活动中,教师应多向学生讲一些培养音乐兴趣方面的知识或小故事,多让他们欣赏一些优秀的歌曲或乐曲,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性火花,不追求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如在课堂上不强调所有学生用同一种方式整齐地表现音乐。演唱能力弱的学生用竖笛演奏来表达音乐感受,嗓音好的用歌声表达美好情感;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用故事、朗诵的方法表现音乐情境;想象力丰富、擅长绘画的就用简笔画“画出音乐”;节奏感强、乐器演奏能力强的,请他们配合老师为集体的表演伴奏、指挥,丰富音乐效果。在课下,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组建各种不同的兴趣小组,如喜欢唱歌的成立声乐小组,喜欢舞蹈的成立舞蹈小组,喜欢乐器的成立乐器小组等等,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带动他们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这样,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大家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得不到锻炼吗?能不提高自己的能力吗?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多下工夫去了解、观察每位学生,发现其潜力。
  
  (三)对音乐考试的选择方法
  
  音乐的考试是为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但考试方法的选择,对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通常是老师指定一首歌曲,学生唱后打分。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既不能帮助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的技能,也难了解智能与情感的发展,所以要慎重选择考试方法,适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给学生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如提前制定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取优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且同学之间也增进了了解、互相团结。再如采用“舞台演出”形式进行考核,让学生“轻轻松松过把瘾”,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表现音乐的方式。当然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创设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表演氛围。如选好主持人,排好节目单,然后准备必要的音响器材,布置一个“舞台”,充分利用教室,吊挂彩灯、彩球等饰物,让学生改变坐区,打破常规上课座次,围成半圆。这样经过充分准备后,学生就能更好地在“舞台”上尽情的表演,同时又可欣赏到其他学生的精彩表演,使每位学生感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教师则采取“支持性”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精心呵护他们的创作成果。经过这样的考核,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的舞台经验、锻炼了他们的实际表演水平,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良好的学习愿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