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小学一年级如何培养自学能力
作者:刘振丽
1.自主看图,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借助教材上色彩鲜艳的图画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活学生自主看图的乐趣。例如在学习“xǐquè”这个音节词时,首先不是让学生直接去拼读音节,而是让他们先观察音节旁边的那幅图,待他们自己看出那是一只喜鹊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音节词,从而发现图与文的紧密联系,也便掌握了学习有图的音节词的方法。当学生学习了“māma”这个音节词后,要求学生把这个词放在句首或句尾各说一句话,学生说出了“我有一个好妈妈”“妈妈是一名教师”等句子。学完拼音后,要求学生进行贴画、写话练习,让学生剪贴或在笔记本上画一幅图画,再用拼音写一两句话表示图意。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又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享受到学习的愉快,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说说看到图时会想到些什么,然后带问题去读课文,并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学习《小母鸡种稻子》,先让学生说说看到课题后,你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小母鸡怎么种稻子?”有的说:“小母鸡和谁一起种稻子?”还有的说:“小母鸡种稻子要送给谁?她不怕苦,不怕累吗?”于是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学课文,并鼓励学生质疑:“小母鸡为什么会把又香又甜的白米饭送给不给她帮忙的小猫、小猪、小鸭呢?”“小猫、小猪、小鸭为什么不肯给她帮忙呢?”“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小猪会说‘明年我们要和你一起种稻子’?”“为什么小猫会羞红了脸?”“为什么小鸭会低下了头?”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应当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劳动的观念及习惯。
3.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教学中既要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重视学法指导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采用“指明——尝试”的方法指导学生记忆字形。例如在教独体字时,数数这个字共有几画,每一画的名称是什么,每一个笔画又在什么位置,按照怎样的笔顺分析书写;在进行合体字教学时,教给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记忆生字,利用构字特点记忆生字,利用部件分析法分析记忆字形。在学习了一定数量的生字后,教给学生利用拆卸式和组装式分析记忆字形,当他们掌握了每一种方法后,就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分析记忆字形,说出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鸟”字,有的学生说是“乌”字加一点,有的学生说“鸡”字去又“。这样一个字,学生能说出几种不同的分析记忆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逐渐掌握了分析记忆生字的方法。
在词汇教学中,可采用“记忆—概括“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有的词语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如“咂咂嘴”“叼着”等词语,有的词语通过让学生看图理解,如“光滑”“裂纹”等。有的词语通过实物对照加以理解,如“大”“小”“上”“下”等。有的词语通过换词理解,如“快乐”换成“幸福”,“到处”换成“处处”等。有的则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一不小心”、“开心极了”。通过学习,加强记忆,概括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读懂每段话。因此,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句、段的方法。如在教学《冬天是个魔术师》一课时,由于文章的结构相同,可采用“示范—模仿”的方法指导学生读懂每一段话,首先精讲课文第一自然段作为示范,在学生朗读后,讨论“冬天‘呼’的一吹,为什么青蛙啊、刺猬啊、熊啊、蛇啊,都会不见呢?”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后,归纳这一段的叙述顺序:冬天是个什么?他怎样一吹?接着让学生了解第二、三自然段与第一自然结构相同,叙述方法也相同,然后让学生模仿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这样做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省了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