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基于概率论的小学概率教学的思考

作者:邵汉民




  “随机”、“可能”、“不一定”等词汇,正随着新课程悄然进入小学校园,这标志学生从小学就将在学校数学中进入随机世界。在原有的学校数学体系中,概率要到高二年级才进行教学。在中学,概率是作为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来进行编排,重点是学习概率的基本定义与计算公式,灵活地判定随机事件的关系(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并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概率。由于其应用性强,密切联系生活,因此在高考中所占比重正逐步增加,概率在高考中的分数比是概率在教学中的课时比的2.4倍(分数比是12/150=1/12.5,课时比是11/33=1/30)。
  当然,在小学阶段的概率与中学的概率相比,无论从内容体系、学习方式、和教学目标等均有着质的区别。概率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中的不确定现象,而在小学进行的概率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建立概率的观念,与概率论体系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概率教学时要找准小学概率知识的生长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生的日常概率观念中有许多错误的直观,如认为要投五次硬币,如果前四次都投了正面向上的结果,那么第五次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就大。因此在教学时要澄清概率知识与概率误解的关系,探索小学概率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还有,概率在现实生活中是动态地存在的,课本中的文本或图片展示具有太多的静态感,教师要能分清对学生正确地进行概率评价的具有干扰的内容,对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如果出现了错误,教师要从书面的表达、图像的特征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一)理清概率论与小学数学中的概率关系
  
  概率论是数学体系中研究随机事件数量关系的一个分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基本的概率涵义,产生了三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表一)
  
  以上三种概率各有优缺点,但不论哪一种概率,一般经历以下流程(图1):
  
  
  从表二与图1中可以发现,中小学的概率体系是根据概率的古典定义与概率的统计定义(频率)的学习历程来构建的,第一学段是对图1虚框中内容的学习,重点是感受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并进行分析;第二学段对等可能事件的定量分析;第三学段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古典概率的意义和频率的计算及意义。通过以上三个学段,用具体情境和更适合于中小学生理解的词汇,建立起初步的概率观念与思维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概率知识的内在魅力与实际价值。综上分析,中小学的“概率”是“概率论”基本思想的“生活化”体现。从上述分析比较中,可发现概率教学有以下几点启示:
  1.小学的概率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但又不能只停留于表层的活动与感受,而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概率的实质:从复杂的变化中预测结果。
  2.小学的概率教学重在观念的形成,而不是对概率下具体的定义与计算,为后续的学校数学概率学习打下坚实的感性基础。
  3.在(中)小学的概率教学进程中,要化零为整,构筑起为小学生能理解的概率概念体系与思维方法 ,能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同时,小学阶段缺少对概率的统计定义的体验,不利于学生对概率的全面感受,建议在第二学段学习概率时与统计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对第二学段学习概率时与统计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对古典概率的实验验证,体会到概率的双重涵义。
  
  (二)分清概率概念与错误直觉的区别
  
  对错误的概率直觉问题要尽早“干预”,这是完全正确并有必要的。对照《数学课程标准》,小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会有哪些错误直觉呢?通过查阅文献与调查,发现一些小学生在学习中或在生活经验中业已存在的错误直觉,现列举其中几则(表三)。
  
  以上错误直觉,不可能随着概率概念的形成而消除,必须用实验和数据分析来纠正(将在第二部分中用实例分析,并发展成为概率教学的基本结构)。
  
  (三)澄清概率教材和学生回答的差异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概率,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关于概率知识的教材,配了许多插图。但由于插图只是对现实情境某一个镜头的摄写,学生在回答时有时并不能理解编者的意图。下面是2003年12月对学生进行“自然状态下学生”对概率的了解情况的调查,调查的题目共有8题,其中6题均是用了书本中的图文。调查的对象是本校各年级一班的全体学生。
  调查题3(北师大版三年级概率教材中的情境图):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统计:(表四)
  
  从表格中能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可能性的表述日趋合理。同时发现六(1)班填白球的学生远远超过填黄球。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访谈了其中的10位,其中有6位学生的回答:我是从图中看出来的,白球在下面,他的手伸下去拿到的也应该是下面的球。从这则事例中给我们以启示,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有时错的不在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多问问为什么?书本中的情境图不能完全代表生活情境,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对图意进行必要的说明。
  有时教材中的文字表述也可能使学生产生异义。如右图(调查题5):
  
  一般均成如图所示,但也有部分学生填成:“摸到的球可能是白球、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访谈后发现,读题后,他(她)们误以为是连续摸两次,因为白球多,两次摸出的球可能是白球。因此,对可能性的叙述要语义明确,上题加一个“或”字为:“摸到的球可能是球或______球,摸到______球的可能性大。”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学贵在疑而精于思。在思索中,要从宏观的角度对小学的概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通过调查反思,从细微处发现了概率教材中的一些问题,为观摩和品评相关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