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让数学课堂因“生命化”而激情飞扬

作者:董江霞




  [摘 要]学生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不是知识的容器,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数学课堂不仅仅要体现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还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由师生所构建的数学课堂应该充满生命的灵性、智慧的火花、情感的流动和价值的体现。本文从注入情感,营造和谐的生命化课堂;体验数学生活化,构建生命化教学内容和尊重个性差异,倡导生命化学习方式等三方面探讨了生命化数学课堂构建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命化课堂 构建途径
  
  听了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深深地感受到语文课堂上被唤醒的学生激情是那么飞扬,生命的活力是如此的澎湃。难道数学课堂就只能意味着枯燥的数字和抽象的逻辑吗?数学课堂也应有学生情感的体验,应该让学生时而眉头紧皱,时而露出灿烂的笑容,亦喜、亦悲、亦乐、亦思、亦惑……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正是生命化数学教育的最好注解。数学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应该融入到生命化的光环之中。只有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生活化的课堂文化,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怎样才能构建生命化的数学课堂,使其焕发出活力呢?
  
  (一)注入情感,营造和谐的“生命化”课堂
  
  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育,要达到这个教育目标,首先必须强调要尊重儿童,把尊重儿童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在数学课堂中,要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发展,就必须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确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生命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才能快乐成长。生命化理念下的“民主关系”,要求教师的爱在学生成长的环境中,是一条涓涓的溪水,给学生以祥和的心态;是一股美丽的喷泉,给学生以向上的勇气;更是一片浩瀚的大海,让学生领略其宽广的胸怀,乘风破浪,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民主的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承担的是“人格引领”和“学业指导”的任务,正如新课标所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民主的课堂里,师生都是课程资源的享用者和开发者,师生间的和谐互动为课堂的生命化增添了羽翼。
  
  (二)体验数学生活化,构建“生命化”教学内容
  
  数学内容作为学习的载体,应当充满浓浓的生命气息。从新课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寻找到生命化的韵味:“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主动地进行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推理与交流”。也就是说生命化的数学内容,不能等同于现成的教材内容,而是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创造性地使用,实现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和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这样的学习内容,能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凸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使数学课堂更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孩子,如讲故事、游戏、猜谜语、表演、画一画、摆一摆等。如体积的概念教学,可以从乌鸦喝水导入。创设“生活化”情景来设计数学问题,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课堂也因此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文本知识有联系的场景、实例、新闻等生活现象,瞄准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化“冰冷”为“火热”,让学生体验到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涵着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后,让学生走向生活,观察酒瓶上的百分数,找一找不同种类酒精的度数,进而引导学生算一算一个正常人可以饮多少酒精度的多少酒量。同学们兴趣盎然,其中有一个小胖子高兴地算出了他爸爸的饮酒量,并告诉他爸爸要适量饮酒。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化”内容的学习之中,发展了数学思维,体验了获取知识的快乐和数学的应用价值,享受到数学的内在之美。
  
  (三)尊重个性差异,倡导“生命化”的学习方式
  
  1.鼓励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内心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加强烈。因此,数学学习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研究探索新问题,再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自己意义的认知建构,并发展探索和创新意识的过程。例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
  师: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你们用什么方法,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
  生1:我们组是用加法计算的,1个9是9,2个9是18,得出一九得九,二九十八。
  生2:我们是用摆小棒数出来的,3个9是27,得出三九二十七。
  生3:我们是用修房子的方法,一座房子用九根小棒,4座房子用36根小棒。
  生4:我们组是用8的乘法口诀推理的。比如5个8是40,5个9是比5个8多5,得出五九四十五。
  师:你们听明白第4组同学的方法了吗?
  生5:这个办法真好,我佩服他们组。
  生6:我们还可以用7的口决推理。
  生7:用8的口诀比7的口诀容易。
  师:你们可真聪明,能想出这许多的办法。
  生8:我们的办法是比如用6捆小棒,共60根,从每一捆中去掉一根得出六九五十四,就是用60-6=54还可以得出70-7=63,七九六十三。
  生9:我们组的方法和他们差不多,只是用数方格的方法。请大家看这一行是10格,8行就是80格,每一行是10,8行是80格,每行划掉一格也就是80-8=72,得出九九八十一。就是90-9=81。
  生10:他们真棒!
  课前并没有预设到能有这么多的方法验证9的乘法口诀,而且学生的方法如此有效、科学。这让笔者深深感到:只要教师用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准备各种教学学具,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大胆地猜想、验证、总结,数学课堂就能激情飞扬;只要教师相信学生,为学生搭建创造学习的平台,就能激活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张扬,数学课就会变的有活力;只要教师精心打磨每一个教学细节,抽象的数学教学就会变得精彩飞扬,有价值,富有生命活力。
  
  (四)充分有效预设,促成动态生成
  
  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通过预设促成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动态生成性是课堂具有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及时把握实际教学中一些不期而遇的问题,并开发利用这些有效的动态资源,让它在课堂教学中闪光。例如二年级有幅数学图,其意是:原来有22人看木偶戏,6人去丢沙包,又来了13人,现在看木偶戏的有多少人?
  预设: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明白人走了,人数会减少,用减法;人来了,人数增加,用加法。从而找到本题的解题方法。
  课堂回顾:一切如我预设,学生很快列出了22+13=35(人),35-6=29(人);22-6=16(人),16+13=29(人)或22-6+13=29(人)等算式。正当我准备让学生看下一题时,有学生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生:我的方法是13-6=7(人),7+22=29(人)。
  师:请说说你的算式表达的意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