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营造和谐心育 促进幼儿发展
作者:马玉梅
(一)构建平等互动的师幼关系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积极建构幼儿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以真诚的态度与幼儿对话,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师幼处于平等的地位,互相提问、倾听与回答,营造平等、宽松的心育环境。如教师和蔼可亲,蹲下来低声细语地跟孩子说悄悄话、交朋友,温和地对待每一位幼儿,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幼儿敢想、敢说、敢做。而以往传统的观念认为幼儿是一张白纸,一无所知,其实幼儿虽小,可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教师应充分认识并尊重他们,用心去爱他们,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赞赏的语言肯定孩子的成功,“你真棒”、“老师相信你能行”、“别害怕,你一定会成功”等话语注入孩子们的心田,定会唤起孩子们的活泼、开朗和自信,让每一个幼儿在这和谐的安全的心育环境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幸福。
(二)营造欣赏式交往的同伴关系
幼儿心育环境的创设,要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体现一种互动互爱的师幼关系和互学互助的伙伴关系,让幼儿沐浴在健康、和谐的情感应答的精神环境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幼儿园孩子的伙伴关系以前习惯用“友好”二字概而括之,似乎不打架、不相骂就行了。其实这些还远远不够,幼儿间的伙伴关系是孩子们的人际中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伙伴交往之中,这其中快乐体验占比例最大。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的独特家庭结构,处处唯己是尊,在赞扬声中泡大的独苗苗们很难容纳同伴超过自己,更不用说能用欣赏的眼光产生向他人学习的内在动机。应该在幼儿园中创设“欣赏式交往”的伙伴关系,让幼儿正确地对待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也承认自己的缺点,不护短,不遮掩,力求改过;从小即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关系,对现实采取客观态度,关心社会,同情他人;富有创造性,以活跃的姿态去体验生活,感受愉悦与欢乐。马斯洛认为这是完满人性、完满人生、完善人格的综合体现,也是个性情感发展的高级状态和身心健康教育目标之所在,交往的快乐将会滋养一棵棵稚嫩的幼苗茁壮成长。
(三)设计多彩的心育游戏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各种道德几乎可以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理智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实。”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游戏之中,可以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幼儿不仅可以自己变换动作,多次重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且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构成一种有益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心态定势,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养成合群性、培养独立性的极好手段。如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幼儿的参与率极高,教师可充分利用区域化活动来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每个班都创设娃娃家、表演区、灵巧屋、小医院、科学探索区、建构区等多种区域,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并让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一起活动,增强大班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间的友谊,增进相互了解,提高交往能力,养成乐于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教师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促进其心理向健康方面发展。
(四)构筑家园育人新环境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大多与幼儿家长的教养态度、方式不当以及家庭人际交往缺乏等因素有关。教师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使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的要求保持一致,采取召开家长会、开办家园联系栏、建立家长学校、实行家长开放日、建立网站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宣传幼儿教养知识,与家长交流教养体会,加强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培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