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鲁志玉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课程改革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人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以下的探究,也得到了一些成效。
(一)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疑”能诱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教材是“圣旨”,要求学生“学而不厌”,学生不能“班门弄斧”。“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知识提出疑问。
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尊重学生观点的氛围。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课堂上,教师那亲切和蔼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就能鼓舞激励学生,使他们抛弃种种顾虑积极思维。
其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从向学生提问转变为被学生提问,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指出书本或教师讲解中的不足之处或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显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激活状态,能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并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学生多感官受到刺激,活跃思维从而产生问题。当然,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提问要求。
(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多角度思考问题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支点,是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数学教学不是古板的而是灵活的、生动的,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答案不唯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尽量挖掘出来,在课堂上点拨、暗示体现出来。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将思路打开,不受目标的限制,寻求多种答案,自由地去探索新知识的领域,发挥自己的创见。
首先通过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针对同一问题在思考角度和方法上能灵活多变,在应用知识和方法上能灵活多样,在探求解题途径上能灵活多种,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从而突破学生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拓宽解题思路,加深知识纵横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一题多问,对某些题目教师通过启发学生从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去分析问题,由表及里紧紧抓住题目的条件,通过最近发展区,层层推进,引导学生作不断深入的挖掘,发现问题中所隐含的其它信息,以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不局限于问题的表面现象,自觉地注意从本质上认识问题。
最后通过一题多变选择一些典型题目经常变换条件,保留结论或保留条件,深化结论等方法延伸、开拓成一组序列习题,并对变化的题型进行类比分析,这样做一题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创造的想象力开始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创造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丰富的想象是学生漫游数学王国的强劲翅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在先前感知的积累和已有悟性的基础上打开想象或联想的大门。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经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填补空白,引导拓展想象。在题目的设计时,经常设计一些“不确定性”和“空白”,让学生补充条件或问题进行解答,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2.续叙未来,引导延续想象。有些知识可以展开创造性的想象,合理推测结果。
3.假想情景,引导假设想象。假设想象就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想象未曾出现的情景或结果,它比较顺应学生的好奇心,只要引导学生依靠语言文字的描述,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合情合理的想象,就会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了“三角形的分类”后,拿出一个装着三角形的纸袋,使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的是锐角时,学生无法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并且说明无法判断的理由,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呢?并且露出的角是顶角,如果是底角呢?这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创造以上的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就会感到“创造,我也行”!
参考文献:
[1]王广兰,吴艳.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21).
[2]李铁烽.数学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报.2001,(9).
[3]姜思敏.谈职高数学课堂的创新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