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高 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大师的话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无疑,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人的大脑、各种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最佳地接受信息。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给我们送来了春风。笔者认为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直线概念时,先问学生,你能画出完整的直线吗?开始,他们会感到奇怪:谁不会画呢?然后指出:“直线是无限的、画不完”,学生的兴趣可大了!又如在讲三角形时问学生:三根木棒能够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开始,不少人都说“可以”,就在这时,拿出事先准备的三根演示木棒,让学生做一个三角形;结果,没有做出。此时,学生感到十分惊讶。紧接着,让他们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三根木棒,什么条件下能组成三角形?什么条件下不能组成三角形?这样引入新课,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再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向学生提问:2002×1998=?他们难以立即答出;此时可以立即说出是3999996。学生十分惊奇,急于知道秘诀。然后引导学生用平方差公式解答(2000+2)×(2000-2)=3999996,这样他们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就会很浓。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数学之中,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新教材中的那些丰富的立体图形,多彩的平面图形,几何体的切面、截面,水位的变化,七巧板的制作等,都可以借用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一节的引入时:“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一个能分裂成多少个?”5小时是十个30分钟,学生往往认为是10×2=20(个);用多媒体演示,每分裂一次,显示一步,直到最后,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结果应为十个2相乘等于1024个。
  3.利用数学具有的美学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具有的特殊美学功能,有对称、和谐的形式美,也有变化无穷的逻辑之美。可通过教材中的生动内容、图形与式子的对称和谐,以及在挂图和以各种电化教学手段展现出来的优美画图,在建筑物中看到的形状:正多边形、等腰三角形、梯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对称图形,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流畅地思考,提高解题能力。例如,把几何图形平移、旋转、变换位置投影在屏幕上,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性质,就会感到耳目一新,兴趣盎然。
  4.尊重学生人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数学教学虽然已经打破了“满堂灌“的做法,但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仍然是被“牵着鼻子”走,他们学习很被动。学生有了疑问和问题时不敢问、不敢讲。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师生人格平等,才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有安全感,在课堂上才能心情释然,畅所欲言。在一次讲课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个基础较差、上课从不发言的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这时同学们都表示怀疑,教师也感到惊讶!在他回答问题后,教师和同学们以掌声对他鼓励。从此以后,他在数学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言,学习成绩也不断上升。后来,很多学生要求:“老师上课能否多布置些题目,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到黑板上去演板?”有的学生“求情”:“老师,让我也去黑板上做吧。”对此,教师很高兴,因为找到了自己的“角色”——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5.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的“评价”,就是考试的代名词。成绩不好的学生害怕、难堪,成绩好的学生压力也很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精神负担。评价应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的变化与发展;既有量评价,又有定性评价,如评语。这样,学生就不会“谈虎色变”了。还可以吸取体育课的“跳远成绩评价方法”,即允许跳三次,取最好一次成绩的方法。一次单元测试中,一个班45人中有多人不及格,而第二次评价时只有2人不及格,而且这2人的成绩都分别高于第一次的成绩。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每当进行这种评价时,学生都非常高兴,且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很高的求知欲望。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激发出新的学习思想动机。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观念,落实新课改,采用新方法,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