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对教师的要求

作者:杨 琳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和实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笔者在教学研究中主要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教师要提高素质,不断研究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立足于课程建设的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开展基本问题的研究:
  1.研究就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活动主题,确定具体目标、学生活动的具体方法及其实施方案、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和工具准备、课堂活动的组织、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活动成果表达方式、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等,从学生自我反思等方面入手,加强过程的指导。
  2.教师要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活动方案、搜集与处理资料、撰写活动总结、表达与交流、怎样进行调查、访谈、实验、手工设计与制作、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基本方法指导。
  3.教师要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研究课程内容开发、目标设计、活动实施、活动评价、课程研究等问题。
  4.通过网络提供具体的指导,就一些教师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提供教师和学生成果交流的平台,提供日常教学所需要的课程实施细则和建议,提供主题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策略、资料整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二)教师要做到指导到位
  
  在活动中,如果教师的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指导行为和规范,活动就开展不好。鉴于此,对教师要建立有效指导策略:
  1.设计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明确教师的具任务,落实教师指导行为,增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指导方案应包括:学生活动主题具体目标的设计、学生活动的具体方法及其实施、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和工具准备、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指导、学生评价方案等。
  2.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知识讲解,为学生活动奠定必要的认识基础和方式方法。
  3.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常规,如活动准备阶段教师指导行为、活动实施阶段为教师指导行为、校外活动指导行为等。
  4.构成方法指导系列,应分别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方面,通过课堂教给学生设计方法,将方法论的指导与方法实践结合起来,与具体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使方法的指导不至于陷入知识的系统讲授的局限。这样,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调查分析归因、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总结推广“实施”的研究模式,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的大量问题进行研究与推广,可使每位教师积累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三)教师要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做创新型教师
  
  1.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学识、健康的心态和创新精神,不断地完善自我。“有创新之师,才有创新之生”。创新教育的各种方法和措施,需要教师去实施。教师本人具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人格特征,就有可能在活动中采取相应的策略,而这一切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展活动之前,一是要鼓励教师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查资料,收集丰富详实的资料,以便在指导学生时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二是让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用宽容、乐观、幽默、坦率、尊重为学生们营造出创新的氛围。学生轻松、快乐,思维自然活跃,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三是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离不开理论指导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大量的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处理信息。
  2.要求教师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生动性。激励性语言是交流、沟通情感的重要手段,一句坦率真诚的话语也许足以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富于激励性、艺术性的语言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活动中,教师要十分注意细节,措词上应讲究。学生们年龄虽小,但幼小的心灵对感情却是最敏感的。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眼里都是一块金子,他们的区别只是有没有被擦亮。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不仅仅要备一些教学环节,更多的是备自己的语言。要先假设几种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反复推敲策划一种效果最好的语言来解决它。这样打有准备之战,活动效果自然好。
   3.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能问、会问。创新教育是问题教育,它首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从而发现问题,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首先,让学生能问,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活动氛围。其次要培养学生会问。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时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倾向于问能增强高水平思考能力的问题,学生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另外教师应对学生提问提出要求,如不要为了提问而问,不要一疑问就问等。 当然,从能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的过程,需要持之经恒、循序渐进。
  4.要求用启发与暗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善于与人交流、沟通,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而这一能力恰恰是中国众多的独生子女所欠缺的。活动中,采用暗示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去亲身体会交流合作的好处。每个主题活动都有研究性学习这一环节,每当大家共同讨论出一点点小成绩时,教师都应对这种交流合作精神给予积极评价。
  5.要求教师平等地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应化指导于无痕,在学生中间或与他们一起讨论,或应邀出演角色,或向他们求助请教问题,或向他们一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就会更了解他们的需求,也就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