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构建和谐课堂与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赵立亭




  “和谐社会”的提法被人们普遍接受之后,教育领域又掀起了一场关于“建立和谐课堂”的热潮。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把作为教育前沿阵地的课堂当作首要的目标进行改进,这无疑将使课堂教学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而一线的教师又将如何面对这种发展趋势,怎样在建构和谐课堂中正确把握自已,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运用,最终走向课堂的人性化,使课堂教学始终能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发挥其的应有作用呢?下面笔者谈谈对构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和谐课堂”的看法。
  
  (一)寻找教师与学生的相融点,搭建互助平台
  
  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教学是不同的,它既要保持英语所应有的个性,也要在与传统课堂的接触中寻找到相融点。新的课程标准将“建立交往互助、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建构和谐的人性化课堂”作为课堂改革的支点。相对于传统教学中老师的被动“传话”、学生的“被动”听话,新的标准变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对话体系,搭建人性化的师生交流平台,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进一步拉近。把教学作为一种交往互助和沟通的过程来看,这本身就是对传统课堂的一大改进。面对如此的境况,老师与学生似乎有些手忙脚乱,但是真的在这种课堂上体验过之后,奇迹真的出现了,原来难于驾驭的课堂在师生共同的笑声中开始又结束。课堂中老师真正享受到“平等中的首席”的待遇,学生也在这样的课堂中“介入”了生活,在实践中获得了直接的经验与体验。
  英语课堂中最难的当属口语教学,中国的学生似乎对口语很陌生,又很害怕。学起英语来,试卷总是让人羡慕,但说起英语来却是半天吐不出一字,这并不是他们不学,并非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而是传统教育环境所致。没有一个开放的英语课堂,没有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他们懂得了“书面语”与“口语”的历害关系,因而在课堂上无从说起,这也是英语教学中为什么口语总是难教与难学的一个原因。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作为英语教学重地的口语,日益显得重要,英语口语发展阵地也在摸索中前进,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助平台即将搭成,英语再也不会被学生害怕,口语将再也不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了。
  
  (二)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建构和谐课堂
  
  课堂究竟怎样变,才能成为好的课堂,才能成为教师与学生各尽其能的舞台?现代教育课程的领域已不只局限在课堂里的书本知识的学习,生活领域也属于课程的重要范畴。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老师倾心面对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课堂的人性化色彩。
  《新课程标准》在论述师生建构和谐课堂时说强调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让学生看清教师的一容一貌,在亲切中感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交往中需要师生沟通,而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来实现。通常的对话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的精神互通。英语教学更需要这种“对话”的存在,师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学会了融合。将英语口语作为中介,既可以沟通师生的关系,又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面前无忧无虑的大谈ABC,老师也可以倾听到学生的“口语”心声。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有人认为需要好环境、好氛围才能学好口语,其实这只是一个条件。毕竟在中国的课堂很多方面是不完善的,环境造就的欠缺可以通过新的人性化的课堂建构(搭建),老师要给学生一种肯定,一种从“难以启齿”到“滔滔不绝”的口语练习的课堂环境。蹲下身子的老师,与学生对话的老师,将会成为英语课堂充满人性化的支柱,老师给予了,学生才能学到,才能置身其中,不断前进。
  
  (三)和谐课堂在于评价,评价要凸显和谐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围绕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思想展开的。有生命的课堂必是充满笑声、充满活力的。英语口语教学更大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获得。这一点正好是从教学与学习评价开始的,评价制度是课程改革的支柱和导向,英语课堂要营建一种环境、一种纯英语的人文环境。如今的课堂再也不是老师一个人的领地,而是有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舞台。英语口语教学,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是在学英语,不是跟着学、跟着说一节课,老师要尽量少说,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说,从主动听听力到主动动口去说。这当中老师要密切注视学生动向,注意及时点拔,过去说老师是“教书”,而现在则是“铸魂”,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动口的能力。
  让课堂充满欢笑声,让课堂充满“人性化”色彩。英语口语教学最能评价的便是学生的参与效果,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动口去说。从自身说起,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说起,让他们在对话中练胆,在对话中成长。新的课堂,人性化的课堂,和谐的课堂当是在这种氛围中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