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作者:王 崇




  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使学校教育切实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化,造就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型人才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如何才能达到上述目标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渗透德育教育,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数学课的讲授中,如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首先从德育抓起。“教书育人”,应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教育学生从小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讲祖冲之、华罗庚等科学家的故事,使小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为祖国做贡献。试看当今社会的一些人,贪图享乐,迷恋国外生活,忘记了是祖国和人民培养他们成为一名留学生,出国后一去不复返。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2.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切实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智力的好坏并非自己能所左右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这样,学生心情不压抑,不紧张,学习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位差生说他想转班,笔者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上数学课时他尽可能认真听,可总是听不懂;害怕老师叫他回答问题,害怕考试,因为他总是考不及格,在全班那么多学生中不及格多么丢人。而老师在课堂上总爱说向谁学习认真,谁的成绩就好,言下之意,他的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没有认真学习的原因,因此他的压力很大。事实证明,要对智商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用“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评价每一位学生,这样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3.潜心研究教材,深化例题教学。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中考80%的题目来源于课本,教师要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基础,对教材潜心研究,妥善处理。教师要将教材“译”为易学生接受的知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概念、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并恰当地演变、引申、拓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内容中把本质的东西教给学生,挖掘教材中问题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扩展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揭示例题蕴藏的内在规律,提高能力。例题一般具有典型性、启发性、针对性,在例题教学中,教师应研究例题的多种解法、证法,探求例题的多种变化,深究例题的活用多用,从而让学生理解巩固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技能,掌握教学思想,借题发挥,小题大做,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在解题数学中,在重视题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一题多变,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不变应万变;联想引申,引导学生联想、探索、引申、推广,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掌握问题基本方法。
  4.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把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新型数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发展智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大纲要求。既重视双基教学,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结构和方法上,大胆探索,试验出“自学-指导-练习”这种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备课中,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结合学生自学知识的内容,在教材上的内容按学生的认识过程划分为几个“坡度”,在每个“坡度”中都设计几个主要的启发性的问题,用来提问调查自学情况。哪个“坡度”学生有困难,教师就重点讲,让学生彻底弄懂。让这些“坡度”和问题,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思维的阶梯。
  5.要让学生喜爱数学,会学数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否成功,是否有效,是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学生只有主动学习,才能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必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启发引导他们主动的求知,积极探索,自觉锻炼。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长的教学组织教学。例如,可采用幻灯、实物、图片等进行感观教学,让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游戏、表演等新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断感受到学习的无限乐趣。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要“会学”。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养成自学习惯,发展自学能力。要不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学习。如果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能随地采撷有用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含量,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