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艺术化

作者:李 平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通过创设特定教学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方法 艺术化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启发学生心智,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艺术家、创造者。对于情感丰富的中学生来说,语文情趣化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更需教师运用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表现。
  
  (一)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学活动实施的线索。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但因为教材只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它的内容相对稳定,不可能及时地吸收当前的信息,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不吻合。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师个人特长、教学资源、教学情景、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比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长文短教;可以浅文深教;可以以读代讲;可以精雕细刻、层层剥笋;可以提问置疑、评点渗入;可以讲练结合、直观板示;可以一篇带多篇、单元组合比较归类;可以课内外结合相辅相成;也可以把与教材内容类似或主题一致、或感情基调和谐、或语体风格贴近的中外文章,引入学生视野,既是对课堂的补充,又可作向课外的延伸,二者交互渗透,彼此参照。如讲《沁园春·雪》,给学生补充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让学生比较阅读,同一词牌不同题目的两首词在形式上有何共同点,加深了对“词牌”的理解等。
  
  (二)多样性采用教学手段
  
  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活泼好动,喜新好奇。为了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应努力寻求每节课所使用的教学手段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想方设法优化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便使学生对每节语文课都能保持新鲜感和求知欲。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支粉笔、两片嘴唇、三尺讲台与近代的小黑板、录音机和当代的文、图、声并茂的多媒体结合起来,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如教学《七根火柴》,利用网络资源播放长征的影像资料,再现当时红军的艰苦生活,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的认识,真正感受到“七根火柴”的价值所在,从内心深处被无名战士崇高的品质所打动。
  
  (三)创新性改革提问方式
  
  众所周知,在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成绩普遍好,宣扬自己、展示自己是心中强烈求知欲显示的表现,所以普遍要求提问的多,提问谁和不提问谁都会引发不满的怨言和不满情绪。而在一个不太好的学习氛围里,学生素质如果不太好,他们又在提问面前,推三阻四,躲躲闪闪。怎样让提问公平合理而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教师应创新提问方式,如采用抽签法来提问,这样无论叫到谁,学生都会很配合的积极回答,而且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具体操作如下:将全班名字分别写在大小相同的纸条上,然后折盛放入一个盒子里。欲提问时,便随手从中抽出一个纸条。抽签的人可以是老师、科代表、班长,或者朗读、日记、作文等比较出色的同学。这个提问方法经过实验,效果很好,往往是群情激昂振奋,充满了玄妙乐趣,一节课往往到结束,学生还不愿结束。
  
  (四)灵活性调整教学内容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要有灵活性,要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在学生身上,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感受。不能过分地依赖教材,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教师能及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抓住生活中的情景,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营造让学生充分发展的广阔空间,这样,教学才有人文性,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重视读和写方面的训练,却把听和说方面的训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结果导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如人意,书面表达能力同样也徘徊不前。幸运的是,新课标已经把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摆在与写作、阅读能力同等重要的层面。可是,虽说很多教师在理论上认同教改新理念的要求,可在实际操作中却又自觉或不自觉地背离了它。认为口语交际能力考试的机率不大,练也白练,耽误时间,这种旧理念应予以纠正。“说话”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把它看作短期行为,应把培养“说话”的能力提高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能力极为重要的层面。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让他们尽早养成说话的习惯,并且让学生逐渐学会在隆重的场合下表达,在不同的语境中感受语言,增强说话的自信。
  
  参考文献:
  [1]王洁霜.谈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7,(5).
  [2]周斌宝.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化[J].语文学刊, 2007,(10).
  [3]祝汉茂.中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之三美[J].文教资料.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