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新课标下更要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

作者:高庆民




  [摘 要]“质疑”是数学学科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前提,深入“质疑”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捷径。
  [关键词]创新 发展 循序渐进 合作 探索
  
  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偏重问题的解决,忽略了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勇气和习惯。培养学生“质疑”品质,是我国科学创新发展和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进步的基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习惯于思考问题的起因比学会解决问题更重要。
  1.“质疑”是数学学科的需要,没有问题数学就失去了发展的泉源。
  问题是数学科学这艘巨轮前进的灯塔,没有问题数学科学就会失去目标,陷入茫茫黑暗之中,甚至可以说宣告数学科学的终结。纵观数学科学的发展史,都是先根据现实世界的需要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在解决一个个数学难题的过程中,数学得到了一次次的飞跃。能不能提出数学问题与是否能够学好数学是至关重要的,不刻苦钻研就不会提出数学疑问,不提出数学疑问就没有机会解决数学难题,不解决数学难题数学素养就得不到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善于“质疑”的学生才能学好数学,不好问问题的学生不可能学好数学。
  2.“质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在我国政府提倡科学民主,弘扬改革创新、百花齐放,这是数学科学发展的良好机遇。但其中也有一些不和谐音符,一些伪科学、封建迷信陈渣泛起,阻碍科学的顺利发展,比如法轮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颠倒是非,搞盲目崇拜。而数学科学严谨周密的推理证明对培养踏踏实实的科学精神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判别虚伪学说的荒谬性,是抵制各种伪科学、封建迷信的有力武器。特别是对于我国受几千年封建迷信熏陶的人民世界观的改造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不迷信古人、伟人、老师,敢于“质疑”的科学民主精神。
  3.“质疑”是“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提倡小组学习,强调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经历“探索”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研究”知识结论的规律效用,而这些“合作”“探索”“研究”都需要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产生“质疑”作为前提。学生都清楚明白的问题,就不会产生疑问,没有疑问学生就没有必要相互合作一起来“探索”“研究”。所以要想使学生成功地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习,必须给学生提供产生“质疑”的生动有趣、恰当亲近的课程资源。
  4.深化“质疑”规律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捷径。
  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因材施教,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疑问与难点,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问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每一位同学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洋思中学的教育经验就是很好的例证:洋思中学没有“差生”,学习成绩再不好的同学经过洋思中学的教育绝大多数都会得到很大提高,洋思中学的教育精髓就是“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经过自己学习能弄懂的知识老师就没必要讲,甚至老师在讲新课中的例题也没有必要每一个步骤都讲,只讲学生产生疑问的步骤,不拘泥于讲题的完整性,而节约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问问题,来共同解决问题。
  5.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
  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科学精神,首先给予学生信心,对勇于提问题特别是提出一般学生认为没有“问题”的问题的学生大加鼓励、表扬,树立质疑问题光荣的良好氛围。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不能拘泥于统一模式。比如,在概念课上不要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概念的正确涵义,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等,让学生通过做题自己去识别、理解、发现概念的真实面目。技能课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然后相互之间对比、质疑、讨论,让他们在纠错的过程中技能得到提高,老师没必要越俎代庖。复习课更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勾画知识结构,罗列知识点、技能点、注意事项、重点、难点、关键点,同学之间相互评判、竞赛,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正确性、高效性、完美性、独特性。
  6.“质疑”也要避免走入误区。
  对“质疑”的重视也不能过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统筹兼顾,不能钻牛角尖。要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优良的“质疑”品质,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而是一个充满曲折与坎坷,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要有百折不厌的耐心和坚强的意志力。既不能推崇“天才”论调,迷信权威,也绝不能简单愚昧地去怀疑一切,打倒一切,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全面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所以要达到“质疑”的理想效果,必须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胸怀宽阔,高瞻远瞩,避免眼光狭隘。如果不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深奥的专业知识,一味迷信“质疑”的威力,“质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玄虚飘渺的空中楼阁,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所以,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质疑”只是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绝不能把它作为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