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教材改革对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影响的综合分析

作者:刘晓英 加建斌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教材内容体系的分析,指出新教材在内容增减适合度、知识结构前后启承的连贯性、教学要求与习题衔接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加重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关键词]教材改革 学习负担 影响
  
  进入21世纪,针对中小学生日益增加的学习负担,我国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更深刻更全面的改革,特别是对教材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进行了新一轮的减负。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没有所减轻,反而有愈来愈重的趋势,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学生负担日趋加重的原因的讨论。本文就以教材改革为基线,阐述修订后的教材特点及其对学生学习负担的影响。
  
  (一)新教材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与前几次教材修订相比,现行的新教材不仅仅局限于内容的增减和更替,更重要的是从体系和内容上都有了质的变化。行文轻松明快,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利用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作为导语引入课题说明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法则的讲述简明,由浅入深,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图表,降低了教材的整体难度,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要求明显降低,有利于学生的自学。但另一方面新教材所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学习负担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新教材在降低整体难度的同时,对一些知识的调整删减把握不够,使很多内容如蜻蜓点水。如数学教材的改革,许多内容没有交代过程却使用了结果,看似降低了内容难度,实际上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去查阅参考文献,反而增加了授课难度;而学生因为对知识理解不到位,出现知识的断层和错层,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这就给教师备课安排、教师目标考核和教学质量提高等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不便。
  2.新教材具有“知识新、内容简”的特点,但其中有些内容的出现显得很突兀,缺少必要的连贯性。现在的教学讲究逆向思维,学生在对所学内容举一反三时就会有知识出现断层的感觉。为了弥补,老师、家长不得不让学生自学很多内容,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
  3.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但是相应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并不健全,学生考试大纲内容规范不明确,教材习题内容不能恰当体现教学要求。新教材中一些已被删减的知识在课后习题中仍有出现,并成为考试考查学生能力的必考内容,由此增加了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自学,造成了心理和生理上的负担。
  4.新教材教学中实践式和探究性等各种授课模式的运用,克服了“知识中心”的片面倾向,但也忽略了基础知识的累积教学。随着新教材的推出,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有了较大的改变,在一片反对重复记忆、反对重知识轻能力的呼声中,实践式教学、探究性教学等全新的教学模式备受推崇,一时间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成为各科考试的重头戏,在新教材中强调能力培养的同时,不同程度的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在基础知识训练题中为了追求新、追求能力考核,设计了一些让教师也容易混淆的概念,一些习题的完成没有足够的博学强识是不可能完成的,有哗众取宠之嫌。应该说,新课标教学要求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通过熏陶和感悟达到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这一切应该在完成知识识记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识记是基础,没有了知识的识记就好象一座大楼没有了地基,忽视基础去追求高标要求,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不得不在课余恶补基础,既要担心考课本内容,又要担心知识面不够宽而影响学习成绩,这种无形负担的增加更让人担忧。
  可见,新教程的改革受到了社会普遍的认可,但是由其引起的各种问题对学生学习负担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问题讨论与建议
  
  1.以新教材特点为依托改进教学法,坚持教学的适度性。新教材的教材架构和指导思想更趋近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行文轻松明快,对概念和法则的讲述简明,由浅入深,又增加了大量的图表和启发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新教材特点为依托,改进教学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主动探索知识;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要适当进行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补充,在进行具体教学时对整个理论各知识点的分布和地位进行全面掌握;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个知识点的衔接和补充对应缺失的知识,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新教材有一个清晰的整体印象,深刻体会新教材内涵。这样引导学生采取与教材内涵相一致的学习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知识结构之间的连贯性,注重基础技能训练。新教材编写降低了内容的难度,删减了一些陈旧繁杂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但学生对新教材部分内容的难度感,并不是由于教材内容难度的增加,而是知识结构衔接不够,加之基础知识训练不足,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完善。这种原有认知结构的不适当性,会直接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因此新教材的编写在对概念和理论难度淡化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知识结构之间的承接,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梯度的递进,使知识的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反映认知过程,教材在注重以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同时提高对基础知识训练的要求,协助学生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有所发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深入地感悟新教材。
  3.加强教材内容选择的适度性,强化新教材相关资源的建设。教材的适度性是因材施教的最高境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配套练习和对应检测试题以及来自权威方面的考试标准制定的滞后性,使理论教学无限制的延伸,割舍概念、提高深度、增加难度成为当今教学的主流,所以教材内容在除陈纳新的同时,要进一步明确教学要求,完善教学大纲,对内容的选择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还应符合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渐进性原则,对有关能力培养内容的编写应体现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独立获得及应用知识的能力逐渐加强,如学生实验、动手次数应有所增加,难度应逐渐增大,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和渐进性,提高教材的适度性,逐步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基本技能培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4.加强新课程研习,推广示范课,加大对教学的指导力度。新教材从体系和内容上都有了质的变化,造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难度把握不准,如对于一些教材中没有推导或推证过程,而只给出了结论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是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还是需要作一些补充,若要补充,该补充哪些知识;对于新教材的习题设置保留旧教材的痕迹的部分,以及有些用到旧教材的公式的习题是否反映了新课标的精神等。因此,教材对相关内容的要求、难度等要更明确一些,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教学指导,诸如经常举办新课程的教研活动,组织优秀教师上一些示范课供其他教师观摩学习,请教材的编者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教学如何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作说明等,都是在新课程实施中所需要的。
  5.适当调整课程内容的顺序,以缓解内容多与课时紧的矛盾。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简化了,但课堂教学要求趋于多元化,教学过程被复杂化,由此加大了课堂教学负担,形成了课堂要完成的教学过程多而实际教学课时少的矛盾,按规定每周上4个课时的课,实际上大部分学校都开了5个课时,有的甚至开6个课时,但还感觉到不易完成教材的内容。调查表明,80%以上的教师认为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他们表示,即使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掌握得也不好。教师们普遍认为课程内容一下子太多了,学生负担太重,对知识的理解却如“蜻蜓点水”,学得不深入,掌握不牢固。新教材在追求新、易、简的同时,应加强知识的连贯性,简化教学过程,适当降低课堂要求。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而新教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新教材在教学中如何充分落实新理念,有效地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总之,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中好的东西要执行,同时也应及时地发现新教材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新教材,切实做到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负。
  
  参考文献:
  [1]谢玉坤.学生“减负”问题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0,(4): 97-98.
  [2]谢利民. 我国半个世纪“减负”问题的历史回溯与思考[J]. 集美大学学报,2005,6,(3):20-25.
  [3]刘绍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2004.
  [4]严士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单墫.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