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课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作者:吴宝燕




  [摘 要]新课程改革大刀阔斧地进行,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不断被推广。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现成的知识,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抑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而新课程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就思想政治课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 探究性学习 学生
  
  探究性学习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在新课程如火如荼进行时,探究性学习也在悄然改变我们的课堂。探究性学习成了校园里老师、学生口中新鲜但又熟悉的字眼。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当然也不例外的引进了探究性学习。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这样描述课程理念: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中每框都增加了几个小探究活动,每单元更是新增了一个综合探究课,探究已经成为教学的必需。可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该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广大教师也是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的完善。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
  
  (一)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形式是事物存在和再现的方式,内容则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我们并不是为探究而探究,而是为了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以教师不要把没有任何探究价值的东西硬让学生去探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心挑选或设置情境,巧设问题,以便让学生更好的展开探究,在思维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开展探究性学习并不只是为了让课堂形式上热闹起来。有时老师布置完探究活动的相关事项后,整个班级表面上看来热闹非凡,一堆一堆的学生围在一起叽里呱啦。可他们是真的按老师的要求探究知识呢?还是谈天说地,乘机聊天讲话呢?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老师要在探究小组中走动观察,并不时给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形式上的热闹和实实在在的探究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探究的目的。
  另外,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讨论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学生也就无法展开充分的讨论,思维的锻炼有限,探究的成果当然也有限,只能浅尝辄止,这样的探究也只是走走形式了。
  
  (二)做到由点到面的展开
  
  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是为了一切学生,理所当然的每个学生都是探究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并不是这样的。本人曾听过一节公开课,老师讲到市场有它的局限性,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这个知识时,设置探究活动的情境是一个小品。三个同学经过精心彩排后,在课堂上给同学和老师们表演,当然他们演得相当精彩,同学老师也都看得挺乐的。之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小品说明了什么?结果还是演小品的人来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好象都没他们的事了,就那个别几个同学在卖力演出了。这并不是真正探究性学习的课堂。
  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被动接受知识惯了, 一时要让所有的人都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难度较大,这就要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铺开。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固定的若干小组,每组5人左右就好。刚开始可能只是个别几个特别活跃,慢慢要让每个人在小组内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最终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展示自我。教师要关注每一个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不要总是提问那几个同学。
  
  (三)课堂内外的相辅相成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有时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每个探究活动,因此课堂内外的结合是必需的。而且政治是一门时代感、社会性很强的学科,它随时关注着社会的新变化、新发展。政治的知识可以说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发生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走入生活中探究,以此弥补课堂探究的有限性。
  例如,讲到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家长一起或者三、五个同学一起到市场、商场里去调查、了解看看市场物价水平;或者上网查找不同地区的商品的不同价格情况;关注换季节时市场里的一些现象。讲到《储蓄存款》这一框时,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去银行看看利率牌,了解储蓄的种类,储蓄时间和利率的关系等。有时可以让学生写写调查报告,或者小结,然后再拿到课上来展示。对于那些比较大的课题的探究性学习,课堂之外的小组合作探究更是必要,因为这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收集资料,深入调查,分析、整理资料,形成成果,远不是一节课能解决的。
  政治新课程正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所以,应该让探究跟学生的生活更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也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
  以上三点是密不可分的,可以相互促进。有了课堂内外的结合,就大大增加了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推动了由点到面的展开;正因为有了课堂外时间的保证,也避免了探究性学习成为形式,能够更为深入、扎实的进行。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去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在求知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更多的关注生活、理解生活、体会生活、融入生活,真正实现政治与生活的有机统一,实现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能随时会出现教师在备课中无法预料到的情况,也可能生成任何在教师预设之外的答案,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开展探究性学习,驾驭课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