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形式

作者:李同林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提问的运用。恰当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积极思考,使课文豁然贯通。但是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复杂的艺术,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误区。一是空问,泛泛而问,所提问题范畴过大学生找不到重点;二是穷问,整节课都是教师发问,学生作答,没有别的形式,只有一问一答;三是浅问,提的问题太浅显、乏味,不够巧妙,学生不动脑筋即可回答,不能拓展思路,能力得不到提高;四是深问,提的问题太深奥,学生普遍感到困惑,很难通过讨论解决;五是专问,教师面对少数几个学生发问,其余学生作陪客;六是抢问,老师提问似发炮,学生没有思考余地,只能快速应付了事;七是死问,问题展不开,死扣书本不放,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八是琐问,提问太频繁,有时一个不足百字的小节也要问上四五个问题,为提问而提问,把好端端的一篇文章问得支离破碎;九是断问 ,所提问题不能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能循序渐进。
  那么,应如何正确掌握并运用提问的技巧呢?可尝试在课堂运用五种形式提问:
  
  (一)“抛砖引玉”填空式
  
  这种提问法是把问话组织成像试题中的填空那样,然后依次发问。如教学一首古诗或一篇课文。将课文中的重点,通过填空的方式提出来,问它的作者、朝代、出处、引文内容等。这种提问可促使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迅速找出重点加以记忆,从而训练学生边看、边记、边概括的能力。
  
  (二)“有的放矢”多样式
  
  一般的课堂提问都是老师问、学生答,提问的权利紧紧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学生不知道教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或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其实,教师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再通过合作探讨的形式找出正确答案。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或想办法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时,可引导学生质疑:“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不是更好吗?”这一问题一提出便有了争议,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经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独生子独立走了下来,恰恰是让孩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强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当然,这种形式的运用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最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浅显、价值不大。因此,学生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这种形式运用成功与否的标志。
  
  (三)“步步为营”连环式
  
  这种提问法是指为了达到表达的目的而精心设计的环环相扣的一连串问题,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问题解决了,课文也就理解了。教学中的难点,就得用连环式提问法由浅入深,逐步引导,以达到学生理解课文的目的。
  如教学《行道树》一文时,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先易后难,步步深入:行道树的作用有哪些?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本文赞颂的是行道树的什么精神?在回答每个问题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四)“触类旁通”比较式
  这种方法就是用比较的方式提问。在语文教学中,可将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段落、不同篇章进行比较提问,有利于学生把容易混淆、弄错的地方搞清楚,还能对一些词语、句式等有更深刻的认识。
  如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可让学生比较: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准保暖和。”②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然后提问:“这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些,好在哪里?你能模仿几个这样的句子吗?”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拟人手法运用的妙处,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
  
  (五)“融会贯通”扩展式
  
  就是把现在所学的内容和以前所学的以及与此有关的内容连在一起提问,这种提问法有由新温故、由此及彼、融会贯通的作用。扩展式提问可以把各方面的知识连贯起来,建立起多方面的联系,培养“立体”思考问题的能力,比起孤立地学,记得更牢,理解更深。
  如教学《春》一文时引导学生见莲思藕,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不根据课文中对春的描写,也仿写春雨的特点?”同学们通过议论,写出:“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雨也偷偷地溜来了。”“春雨像调皮的娃娃,他跳着、笑着时大时小,忽东忽西;春雨像勤劳的姑娘,她冲着、洗着,让世界一尘不染;春雨像慈祥的母亲,轻轻地、柔柔地抚摸大地,哺育着儿女。”这些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相机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定能以少胜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