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运用
作者:刘利军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针对不同的学习材料,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开展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合作研讨。具体步骤是学生汇报、讨论、纠正自学结果。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进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兵练兵”的目的。其合作方式主要有:
1.自由讨论式。经过充分自学后,小组成员自由发言,可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反驳他人的观点,可以小组一对一讨论,也可以在其中又分若干小组然后综合意见。
2.小组长发言,其他人补充式。首先一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做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或对其发言进行反驳,树立新的观点。这种方式有利于很快统一观点,但也容易出现“一言堂”的模式,所以代表的选择要慎重。
3.指定发言式。针对某一问题,组员发言其他人有不同意见可以举手发表个人见解,汇总之后,由组长总结发言,确定本组的观点。这种方式显得秩序井然,但有时又不能深入探讨。
4.明确任务式。组内成员针对问题的某一方面进行任务挑选,然后细化小组进行讨论,最终合成完整的答案。这种讨论方式任务明确,问题细化,可以使学生有较强的针对性来进行探索与思考,但在最终阶段会有欠整合。
5.逐一发言式。组员轮流发言,最后综合各个看法,得出最终答案。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习者平等竞争和共同参与。
当然,这些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独立的、不可融合的,而是可以一种方式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灵活选用与匹配,只有这样才能高效有序的进行。
在小组合作阶段,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要尽量以独立思考为基础,以提高小组的实效性。如缺少了这一环节,合作学习就成了草率与盲目,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难有收获。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投入合作学习之初,要先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独立思考,待学生心有所得,或久思无获 、或心存疑虑时,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让有所得者陈其词,有所获者质疑探究,久思无获者通过组员启发讨论有所得,这样小组讨论的质量才会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问题
1.分好小组,明确共同的任务及个人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可让有兴趣相同的学生自动组成学习小组,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但这样容易造成秩序的混乱,因此,主要还是由老师事先安排比较好。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意组员之间的搭配,每个小组的成员要按优良中差分好比例,形成优带良、中帮差的局面,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互助。同时,也要注意组员性格上的差异,并选好组长;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轮流当组长,以此来提高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明确组长的责任——组织好小组讨论,协调好组员的分工。
2.小组分好后,实施在全班范围内的质疑大搜索,让学生通过语言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教师根据问题的侧重点有选择性的确定讨论话题。这样收放自如,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能突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全局把握性,有利于对教材进行有重点的、较为深刻的交流探讨。
3.分配好时间,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讨论与交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最终会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这时需要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也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好自己的见解要有根据,通过这种充分而有积极的讨论达成最终的共识。
4.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非可以撒手不管,悠闲等待,而应认真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活动。对于个别小组的“冷场” 或是“互不服气”分工不明确、偏离主题等现象,要及时发现,及时点拨和指导,使其沿着较好的讨论轨道进行运转,引导学生寻找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汇报中,更要注意聆听,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评价明确了,学生的认识就会更加清晰。在评价体系中,要注意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及时的表扬,对较差的小组要有中肯的意见,也要发现其“发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调动学生整体讨论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5.学生之间的评价不可忽视。评价包括自评和他评。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站再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既看到彼此的优点,也能指出彼此的缺点,在评价中进步,在评价中学会并提高表达与尊重。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其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虽简单,蕴含其中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研究信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过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也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同时,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找到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