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用控制变量法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周友正




  [摘 要]在探究学习中恰当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有条件的探究,可以去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切实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用控制变量法提高探究学习有效性的问题。
  [关键词]探究学习 有效性控制变量法 途径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学习作为科学课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师实践着。但在实际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探究学习表面热闹的多,实效性强的少。笔者认为,必须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在探究学习中运用控制变量法,切实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让师生真正体会到探究学习的无穷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问题缘起
  
  探究学习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没、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等,讲究发散思维、多方探讨。这很容易造成现实的探究学习松散无序,从而削弱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另外,在研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影响某现象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确定不同科学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而改变某一个量,看某一变量发生变化对研究的对象影响情况,从而探索其中的规律,这就是控制变量法。由于这种研究方法纯化了实验条件,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在科学教学和科学实验中,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掌握。掌握控制变量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有重大的意义。
  探究学习和控制变量法看似矛盾,其实质是统一的。控制变量法是有条件的探究,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能力基础上的探究,它可以去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在教师有目的引导下,提出问题,明确分析对象,运用合理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教学中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因此,用控制变量法能够切实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比如,引导学生用两杯质量相同、体积相同、表面积相同的水,都放在同一室内,一杯用塑料膜罩住,另一杯不罩,同时放在电风扇下吹风。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用电风扇吹一段时问后,罩塑料膜的那杯水,体积几乎不变,而没罩塑料膜的那杯水,体积明显减少,学生一下子就可分析由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对水的蒸发的影响了。以此类推,学生很容易探得其它因素的影响关系。
  
  (二)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实验设计问题
  
  在设计实验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控制变量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设计方法,使学生从中体会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思想,掌握实验设计方法。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教学为例,当瓶颈内的气体积聚较多时,去掉瓶塞,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证明产生的是氧气。可能这时学生会提出:这氧气是水中本来就有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控制变量实验来验证。为了突出实验目的,避免次要因素影响,近似地认为两个瓶子的大小是一样的,其中的水量和水中溶解的氧气也是一样的,唯一变化的是一个瓶子中放有金鱼藻,另一个没有。把它们一起放在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比较一下产生的气体的多少及能否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设计中运用了近似的方法和控制变量的方法。经过这样分析,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打开思路。设计好实验方案后,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做好实验记录。这样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最后由他们的思维导出正确结论。
  
  (三)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相互关系的实验中(如下图),先使电阻箱的电阻取某一值,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每次的电流和电压的值,得到“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关系,然后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每次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记录每次电阻箱的阻值与相对应的电流的值,从而得到“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关系。这个探究实验,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根本无法得到正确的关系。特别是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控制电压这个科学量特别重要。运用一定的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探索客观规律,这也是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像上例中,如果不采用控制变量法,在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后,不通过R′来控制电压表的示数,学生对“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科学结论就不这么信服。
  
  (四)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实验分析问题
  
  让学生探究物质特性、建立密度概念时,先提出问题: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一般不同,对于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呢?接着做出猜想:对于同一种物质,它的体积越大其质量也越大。然后用实验验证猜想:分别用铝块和松木块做实验,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铝块或松木块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并用表格记录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表格如下:
  
  实验分析:①1、2两次实验是在同一种物质(控制一个因素)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体积,比较它们质量大小,由此得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②2、3两次实验是在质量相同(控制一个因素)的情况下,改变物质、比较它们的体积,由此得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相同。
  实验结论:①分析比较铝块,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确定值,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②进一步归纳推理: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科学中就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用公式表示:ρ= 。
  再如,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按图乙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小花的变色情况。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①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
  ②方案合理的理由是( )。
  分析:A同学的实验设计中,对变量的考虑不足,仅仅考虑了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物(酸)的因素,没有考虑到实验中其它物质也可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如二氧化碳气体本身、水等。只有排除了其它因素的干扰,才能确定是哪一种物质在起作用。而从乙同学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它不仅用了醋酸,还用了水以及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别做了实验,有了明显的对比,从而可以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找出真正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的原因。
  
  (五)在探究学习中使用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
  
  探究学习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便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在探究过程中使用控制变量法时应注意:
  1.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所探究的问题设置种种可产生的结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解决方案,避免盲目性。
  2.备教材的同时备学生,因材施教,因材施控。
  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多放手让学生施展个人的创新能力;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加以引导。
  3.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在探究学习中的任何一个突破对学生来说都来之不易,抓住这个时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会大大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为探究教学进一步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4.对较难探究的内容,可采用多控制变量的方法,减少学生探究道路中的阻力和不必要的障碍;对较易探究的内容则要少控制其中的科学量,甚至不控制科学量,全面放手,让学生自己搏一搏。
  5.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分离单因素的控制变量法是不够的。至少应让学生看到控制变量法的局限性,并尝试用非控制变量法研究一些简单多因素问题,以拓宽研究思路。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陈菊.初中科学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志伟,贾秀英.中学科学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