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浅谈电教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伍华静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通过声音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这对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的小学生无疑是较为困难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电化教学走进了音乐课堂,它让音乐形象具体化,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响、图像、电视等直观手段,形象的通过视觉渲染音乐作品的内含,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合理运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借助电教手段激“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音乐凝聚着各种的美感,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学生可以从各种不同的内容和作品中认识到时代生活气息,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教育。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因势利导,设境悟情,更有助于发挥音乐在整体育人中的作用。如《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但小学生对歌曲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人物事件一无所知。这时教师可借助录像,把音乐作品直观地再现,选放录像《上甘岭》中的几个片断,再加上画外音介绍歌曲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而后边放录像边听音乐。当同学们看到战士们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动人画面时,个个都为之感动,情不自禁地随着录音有感情地哼唱起来,对先烈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决心悄悄地铸入同学们的心田。这与单纯倾听教师的解说,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借助画面视觉的直观展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领悟音乐,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二)利用电教手段“塑”形,培养音乐想象力
  
  高尔基说:“在听音乐时,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也就是说要调动头脑中储存的生活图景通过“音乐想像”来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含。可是想象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对于生活阅历浅、审美经验不足的小学生来说,要他们仅凭抽象的音响启动想象的翅膀是困难的。然而小学生又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抽象逻辑思维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给学生一些生动具体的启示。在教学中加入幻灯片的直观,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图画形象地表现出来,能启发学生想象。如在教《如今家乡山连山》时,让学生观看幻灯画面,对照歌曲想像母子俩的对话及神态、心情。在欣赏《小青蛙》以后,引导学生认真观看画面编说一个简短的故事。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可首先出示幻灯画面:春光明媚、绿草成茵的田野上,一个牧童悠闲地在牛背上边放牧边吹奏竹笛。优美的旋律、动人的画面使听音乐更有情趣。伴随着钢琴富有田园风味和浓郁江南色彩的旋律,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联想到丰收的一片景象。让想象化抽象为具体,从音到像,从抽象到具体,从无形到有形,这就是电教手段所取得的效果。它能在音乐思维形象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直接推动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三)运用电教手段激“趣”,诱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色彩丰富的图像,使抽象的音符形象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有新鲜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如课前学生踏着欢快的旋律走进教室,既调整了情绪,又活跃了气氛;用录音设施欣赏学生自己演唱的歌曲,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形象,从而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深刻。音乐感知活动是一种多种感知通道协同的感知活动,绝不仅仅限于听觉。因此,电教手段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进入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把音乐知识、歌曲内容、音乐作品背景情绪化为可视画面,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使学生更直接地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从而做到既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