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角色互换”
作者:张立影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角色互换”,是一种有趣且有益的教法尝试。这种教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变更角色,交换位置,各自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教法的好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角色特征和行为要求,提高学习效益
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互换是一种心理技术,它让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角色位置,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行使社会职能,且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这样既增进了对他人社会角色的了解,也促进了对自身角色的理解,更清楚地认识自身角色的行为特点,更有效地履行自身角色的职能。学生由于长期以来角色一直无变化,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已缺乏敏感的心理体验,许多情况下都是被动地按照固有的行为模式去组织学习。这种情况下如果让他们站在自身角色的对面即教师的角色位置上,以教师的身份去钻研学习内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会让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心理体验,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增强,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更全面准确。
(二)有助于加强教师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了解,避免“盲教、瞎教”的现象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当教师讲授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趋于一致时,学生就会把外来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获得新知;当外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者产生抗拒,或者对外界刺激进行鉴别、改造,重新组织,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一理论要求课堂教学一定要从学生个体已具备的知识结构出发,帮助学生尽快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常常脱节,学生的学习都依靠教师,而教师的教学则常常不顾及学生的具体实际,使教学变成“无的放矢”,出现“盲教、瞎教”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合理有序地实施“角色互换”教法,在课堂教学中临时改变师生角色,让学生站在教师位置上考虑如何吃透课文内容,怎样主导教学过程,这项活动需要学生发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功能,充分展示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往学习中的困惑和不足都可能在这瞬间暴露出来。这就使得教师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教学,避免“盲教、瞎教”的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提高自学能力基础上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能力训练是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的目标。而能力的提高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平时反复训练才能获得。“角色互换”让学生走上讲台,眼看、耳听、手记、嘴说,既锻炼了自学能力,又锻炼了听说读写能力,这是其他教学方式所无法相比的。
近年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功地设计了各种“角色互换”的方案,让学生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板书,设计问题,甚至上台讲课。其中学生上台讲课是“角色互换”的核心,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内容较浅显、易于分析把握的课文放手给学生去钻研。笔者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后,让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集中讨论备课,然后确定一名同学上台讲课。这堂课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位同学在导入课文时缓缓地向同学叙述了自己上学时与父亲话别的情景,父亲两鬓的白发一直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思念。他读了朱自清的《背影》后,更加明白父爱是伟大的。如此开讲,一下子就与同学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他的教法设计也颇有特点,利用自己普遍话准、音色好的特点反复朗读课文中一些重点语句和段落,所提的问题处处扣住“情”字,效果很好。同时由于讲台上下没有心理距离,质疑讨论相当自由,气氛热烈。
要运用好 “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这是实施“角色互换”的前提。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应互相尊重,均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权利,特别是教师必须认真听取学生所作的阐述分析,不能借学生的嘴说自己的话,也不能由个别学生代替自己上课,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处于学生的位置,跟学生一样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要能回到教师的位置上,去督促、启发、引导学生。教师不应强求学生服从自己,学生也不应盲从教师。贯彻这一原则,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愉悦的学习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目的。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互换”不能随心所欲,教师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加强学生适应新角色的心理指导和技术指导,并要把握好分寸,合理选择“角色互换”的内容。教学内容不能过深,过深则使学生难以招架,背上负担,激发不起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再次,教师应注意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要精心安排策划,上课前要明确学习目标,提出注意事项,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检查、督促,结束时要认真总结和评估。对同一班级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 “角色互换”后的不同表现教师必须能区别对待,以便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