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作者:李军兰




  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应试教育”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师担负着履行教育职责、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因此,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改革、探索,在素质教育中发挥自己的关键作用。
  素质教育是指从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基本技能、身心素质等方面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规律,从自己所担负的学科做起,放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思想,确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语文这一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有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任务,有汉语知识、文学常识、阅读知识和写作知识等,既有自成体系、又有骨肉不可分离的综合知识结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真正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真正注重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注意、思考、理解、表达、自制、自信、意志等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培养种种良好的素质及能力。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研究教材、探索教法的基础上,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探索学生学习的规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如在讲《鸟的天堂》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教师约定的时间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完后,向学生提出问题:“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处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过程中。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的,来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需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对学生一视同仁,彻底改变只重视尖子生培养的那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之间的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差异,以此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不同层次的目标,因材施教,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应自己思维,学习的空间,从而都尽量多吸取知识营养,锻炼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
  如在讲寓言《揠苗助长》时,给智力较差的一些学生安排了朗读、背诵、默写和掌握这篇寓言的主要内容等目标,给智力较好的学生安排了不但要朗诵、背读、默写,而且还要分析这篇寓言里的人错在什么地方?该怎样改正?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放开来学,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这样学生很快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很准确地回答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使低层次的学生有反馈的机会,有补偿的余地,有展示自己能力的阵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开发了他们的能力;使高层次的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总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每一个学生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并由此获取成功的体验、快乐和自信。
  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为提高创造能力奠定基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问疑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求异、求新,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创造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讲《狼和小羊》一文的结尾,在狼扑向小羊时嘠然停止,就留给学生很多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这样问,狼扑向小羊,小羊有救吗?于是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结尾,同学们非常积极,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诞生了。有的说:小羊被狼吃了,还有的说小羊机灵一闪跳入河中游走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求新的思维。
  指导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写作教学,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其崇高的情操,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感,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观念、信念,乃至行为。每次在写作之前,教师都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题目的需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器官,让学生利用在路上来回走的时间和在家里的时间,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或者是大自然的一些景物和现象,从而获得第一手素材,有充分动眼、动脑、动手的机会,在亲自感知操作的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并发展智力、能力,进而学会写作,乐于写作。
  总之,素质教育是把师生情感的和谐、融洽作为刻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架驭和实施教学活动。教师的教态,即表情、动作、精神、姿势等身体语言,影响着学习气氛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要有和蔼可亲的面容、端庄大方的举止,豁达大度的长者风范。教师对学生一旦流露出信任、关切、鼓励等情感,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的空间和心理的距离,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产生好学的勇气,同时也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亲近和信赖,从而消除对老师的畏惧感,进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连锁心理反应,把对教师的情感转化为接受教师教育的强大内动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教师也会从中受到鼓舞,得到欣慰,以更充沛的激情投入教学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育树成才的热情、炼铁成钢的信心。在探索进取的征途上也许会有荆棘,但更多的是幸福、收获,让我们为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而拼搏、开拓、进取、创新,做出最大的贡献吧!